资源化利用粉煤灰熟料新型干法水泥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资源化利用粉煤灰熟料新型干法水泥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资源化利用粉煤灰熟料新型干法水泥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 录 第一章 总 论 1 1.1项目名称 1 1.2项目地理交通位置 1 1.3项目背景 1 1.4研究依据 7 1.5研究范围 7 1.6可行性研究的主要原则 8 1.7生产规模、产品方案 8 1.8主要技术方案 9 1.9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0 1.10综合评价 12 第二章 市场预测及分析 14 2.1水泥工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14 2.2水泥需求预测 18 第三章 建设条件 20 3.1企业地理位置及交通运输条件 20 3.2原燃材料资源 20 3.3辅助原料 22 3.4供电 22 3.5供水 23 3.6辅助设施 23 3.7气象、地震烈度、工程地质条件 23 3.8机电维修及外部协作条件 24 第四章 生产工艺技术方案 25 4.1生产规模、生产方法及产品方案 25 4.2原料、燃料及混合材 25 4.3配料方案 25 4.4物料平衡 27 4.5工艺设计及主机设备选型原则 29 第五章公用工程 44 5.1总图运输 44 5.2电气及生产自动化 46 5.3给水排水 53 5.4建筑结构 55 5.5生活服务设施 56 第六章 节约与合理利用能源 57 6.1生产工艺节能 57 6.2电气节能措施 58 第七章 环境保护 59 7.1建设工程概况 59 7.2设计依据和标准 59 7.3主要污染源及污染物 60 7.4工程设计防治污染的初步方案 61 7.5环境绿化 63 7.6环境保护管理机构 63 7.7本工程环境影响初步分析 63 第八章 劳动安全卫生 66 8.1设计依据及标准 66 8.2概述 66 8.3建筑及场地布置 67 8.4主要防范措施及预期效果 67 8.5管理机构 69 8.6安全卫生设施投资估算 69 8.7结论 69 第九章 组织机构及人力资源 70 9.1组织机构 70 9.2人力资源 70 9.3劳动生产率 71 9.4人员培训 71 第十章 项目建设进度安排设想 72 10.1项目实施步骤 72 10.2项目实施进度 72 第十一章 投资估算 73 11.1编制范围 73 11.2编制依据 73 11.3说明 74 11.4投资估算 74 第十二章 经济评价 77 12.1评价依据、原则及方法 77 12.2项目投资与资金筹措 77 12.3成本费用 78 12.4财务评价 79 12.5财务评价结论 82 12.6附表目录 82 第一章 总 论 1.1项目名称 项目名称:某资源化利用粉煤灰建设2500t/d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工程(一期) 建设性质:新建项目 企业性质:有限公司 公司法人代表: 项目地址:经济技术开发区 1.2项目地理交通位置 项目拟建在某市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内,根据当地基本条件和建厂要求,经过现场踏勘,本项目占地面积约300亩;厂址位于铁东工业区大新一路东侧,安泰街北侧,大运二级路南侧,紧邻某热电厂。厂区西至某市区5公里,南距太原市239公里,北至大同市116公里。交通十分便利,地理位置优越1.3项目背景 一、水泥工业发展趋势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水泥产量呈线形上升,由此带来的资源、能源、环境问题越来越成为我国水泥工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水泥工业走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的道路,大量利用和消耗工业废渣、生活垃圾有毒有害废弃物,实现“四零一负”的战略目标,已是中外业界人士的普遍共识。所谓“四零一负”是指水泥生产过程对生态环境的零污染,对外界电能的零消耗,对废水的零排放,对天然化石燃料的零消耗,以及对全社会部分废物的循环利用。 党的“十六大” 提出“五个统筹”和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国家制定的新的《水泥工业产业政策》,《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以及新发布的《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和即将发布的《清洁生产促进法》等一系列政策法规,为我国水泥行业发展循环经济,走健康、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创造了宽松的宏观环境。为此围绕资源、能源、环境这三个主要问题,以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以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降低排放为目标,依靠国家法律和政策手段,争取依靠市场运作,依靠全行业的自觉参与和不懈努力,把水泥产业建设成为有较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经济、社会和环境相协调发展的新型“绿色产业”已成为当今水泥工业发展的方向。 六大通用水泥新标准的颁布,特别是水泥强度检验方法GB/T17671-1999的实施,水泥市场已经形成优胜劣汰的竞争局面。受国际大市场的影响,高强度、低碱含量为代表的新型干法高性能水泥即将成为国内市场的主导产品,将从根本上改变我国水泥工业的落后面貌。因此以新型干法生产工艺为主体的大水泥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2006年《》《》指出“十一五”时

文档评论(0)

hkfgmn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