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多层砖房及底框砖房抗震设计技术措施
多层砖房及底框砖房抗震设计技术措施
二、基本要求
2.0.2 建筑结构的平、立面力求简单、规则、均匀、对称,减少偏心。(建筑结构的平面和竖向布置宜符合《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和施工规程》(JGJ3—91)第2.2.3条,第2.3.1条第一款的要求)。结构体系应具有合理的地震作用传递路线,合理的刚度和强度分布,避免因局部削弱或突变形成薄弱部位;对可能出现的薄弱部位,应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抗震能力。
2.0.3 除底框砖房外,同一建筑结构单元不宜采用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构体系(如部分框架部分砌体结构)。多层砖房不得采用内框架砖房结构体系。
2.0.4 楼(屋)盖应具有较好的整体性和水平刚度,楼(屋)盖应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板。一般楼(屋)面板的厚度,当单向板时,不宜小于其计算跨度的1/30;当双向板时,不宜小于其计算跨度的1/40,且均不应小于80mm。外挑阳台不宜采用悬臂板。
2.0.5 抗侧力结构(墙体、框架)应考虑沿纵、横两个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其设置宜正交,且沿房屋周边均匀、对称布置。两个方向的侧移刚度力求接近。
2.0.6 除后砌的非承重墙外,砖墙的厚度不应小于240mm,应优先采用多孔砖(KP1型)墙,不得采用空斗墙。
2.0.7 当楼(屋)盖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时,在软弱地基地区仍应每层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圈梁和板设在同一标高。
2.0.8 当房屋为坡屋面且利用屋面空间作为阁楼时,阁楼应按一层计入总层数内;半地下室亦按一层计入总层数内;房屋的总高度应按下述方法计算:
1、当无地下室或有全地下室时,从室外地面算至山尖墙的1/2高度处;
2、当有半地下室(地下室顶板板面高于室外地面800mm)时,从地下室底板算至山尖墙的1/2 高度处。
2.0.9 计算房屋总层数时,和层高无关,按房屋实际层数确定。
2.0.10 房屋总高度和总宽度之比不应大于2.5(单面走廊房屋的总宽度不包括走廊宽度)。
三、多层砖房
3.0.1 多层砖房的结构体系必须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 第5.1.4条的要求,且外墙应沿房屋周边布置、闭合,不得在任何一层的一侧甚至两侧全无外墙或外墙很少。顶层阁楼沿横向内收时,收进部分的尺寸不应大于房屋主体宽度的1/4。
3.0.2 房屋墙段的局部尺寸限值要遵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第5.1.6条的要求。当不能满足其要求时,一般不应用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来取代局部尺寸的不足,但可采用钢筋混凝土柱加强。该柱的侧移刚度应接近墙段局部尺寸限值的侧移刚度,并在柱和墙连接处设置拉结钢筋加强连接,柱上下端和圈梁连接。
3.0.3 当顶层阁楼沿横向内收时,上下层刚度突变,且部分纵向墙体上下不连续,应加强阁楼楼盖的整体性和水平刚度,其设计要求可参照底框砖房过渡层楼盖。
3.0.4 构造柱的部位除应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第5.3.1条规定设置外,尚应在单元式住宅楼的单元分隔墙两端、外墙转角的阳角处、宽度等于或大于2.0mm的洞口两侧,内墙的局部较小墙垛处设置。
3.0.5 构造柱的横截面和配筋按浙江省结构标准图《砖墙承重多层房屋结 构抗震构造节点详图》(浙G17—89)或浙江省建筑标准图集《烧结多孔砖及浇结空心砖房屋建筑构造》(浙J20—95)所示设置。
3.0.6 当底层平面局部内收或外伸,形成上下层墙体不连续,或底层作为 汽车库、小商店以致外墙的门洞间墙宽度小于1.0m时,应将底层改为框架—抗震墙结构体系,按底框砖房设计。
3.0.7 楼梯间不宜设置在房屋的尽端和转角处;若由于某种原因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应采取下列措施:
1、采用封闭式楼梯间。当墙段局部尺寸不能满足《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第5.1.6条要求时,按本技术措施3.0.2条加强。
2、楼梯间墙体的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5。
3、加强楼梯间四角的构造柱配筋,并将外墙角柱横截面增大或设计成L形。
4、楼层(屋面)标高处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
5、楼梯间顶层墙体沿墙高每隔500mm设2.6通长钢筋,其它各层可在休息平台标高处或楼层半高处墙体设置配筋砂浆带,钢筋2.10。
四、底框砖房
4.0.1 底部除设置钢筋混凝土框架外,尚应布置一定数量的抗震墙,组成框架—抗震墙结构体系,不得采用纯框架结构。框架—抗震墙结构应设计为纵、横两方向的抗侧力体系,且两方向的侧移刚度宜接近。
4.0.2 底框砖房对扭转影响特别敏感,平面布置力求简单、规则,平面最好为矩形,立面要避免过大的内收和外伸。底部框架—抗震墙结构的刚度中心应力求和上部砖房的刚度中 心接近,减少偏心。抗震墙尽量沿房屋周边并对称布置,宜将纵、横向墙体相连组成L型、T 型等,且贯通底部全高。
4.0.3 底部抗震横墙的最大间距:当抗震设防烈度6度时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6个常见营养疑惑.doc
- 4、高速公路、山区道路、桥梁四、隧道、夜间、恶劣气象及复杂道路条件.doc
- 35KV与10KV高压开关柜设计几点体会.doc
- 47-船舶及海洋工程 专业教学计划.doc
- 360度绩效考评误用.doc
- 基于Apache2.0.50cgiphp论坛架设全攻略.doc
- 75-用爱营造一个及谐温馨家.doc
- 基于Apriori算法关联规则挖掘系统设计及实现.doc
- 基于APDL门式起重机主梁参数化建模及仿真.doc
- 基于At89C51八路温度巡回检测系统设计.kdh.doc
- 2025春季中国融通农业发展有限集团有限公司社会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pdf
- 2025福建国企招聘汇总(3月份汇总)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pdf
- 2025年综合类-中学教师-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历年真题摘选带答案(5卷100道合辑-单选题).docx
- 2025年中国防盗安全门锁数据监测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中国纵横财务管理软件数据监测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中国玻璃纤维原料数据监测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中国电子陶瓷基片数据监测研究报告.docx
- 2025重庆首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层管理人员社会招聘3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pdf
- 2025湖北倍悦文化创意有限公司部门牵头人竞聘选拔及考察对象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pdf
- 2025年中国石灰窑自动控制系统数据监测研究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