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旬阳山洪灾害防御预案-旬邑.DOC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旬阳山洪灾害防御预案-旬邑

旬邑县山洪灾害防御预案 旬邑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 目 录 1 总 则┉┉┉┉┉┉┉┉┉┉┉┉┉┉┉┉┉┉1 2 基本情况┉┉┉┉┉┉┉┉┉┉┉┉┉┉┉┉┉2 3 危险区和安全区划分┉┉┉┉┉┉┉┉┉┉┉┉8 4 组织指挥体系┉┉┉┉┉┉┉┉┉┉┉┉┉┉┉9 5 监测预警┉┉┉┉┉┉┉┉┉┉┉┉┉┉┉┉┉16 6 转移安置和纪律┉┉┉┉┉┉┉┉┉┉┉┉┉┉20 7 抢险救灾┉┉┉┉┉┉┉┉┉┉┉┉┉┉┉┉┉21 8 保障措施┉┉┉┉┉┉┉┉┉┉┉┉┉┉┉┉┉22 9 附表┉┉┉┉┉┉┉┉┉┉┉┉┉┉┉┉┉┉┉24 旬邑县山洪灾害防御预案 1 总则 1.1编制目的 为了有效防御山洪灾害,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避免发生群死群伤事件,特制定本预案。 1.2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陕西省县、乡、村防汛抢险工作实施办法》等国家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国家防总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编制大纲》、《旬邑县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编制本预案。 1.3编制原则 1.3.1坚持科学发展观,体现以人为本,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为首要目标。 1.3.2贯彻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防、抢、撤结合的方针。 1.3.3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分级管理责任制、分部门责任制、技术人员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 1.3.4因地制宜,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1.4预案审批 1.4.1本预案由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编制,县人民政府审批,报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备案。 1.4.2预案有效期为3年。每年根据变化情况修订一次,有较大变化时应及时修订,按预案审批权限审批。 2 基本情况 2.1自然情况 2.1.1河流分布情况 旬邑县县境有三水河、支党河和姜家河三条主要河流,均属泾河左岸一级支流。 2.1.1.1三水河发源于旬邑县与黄陵县交界的洪山寺梁,属泾河一级支流,经我县的马栏镇、职田镇、城关街道办、县城、张洪镇、张洪镇和土桥镇,于彬县龙高镇汇入泾河,河长121.8公里,总流域面积1321平方公里。境内河长113.5km,流域面积1278km2,河床平均比降8.2‰。三水河较大的支流有石底子川、杨家店子川、第界河、蚂蚁沟、苍儿沟。 2.1.1.2支党河发源于正宁县东子午岭山区,自本县职田镇文家川入境,流经陕、甘交界,经底庙镇店子河、刘西村的万家川进入彬县境内,县内河长14.9公里,流域面积129.2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4114万立方米。历史最大流量l45.4m3/s。 2.1.1.3姜家河发源于石门山区,流经本县与淳化交界,从土桥镇胡同同村入淳化县境内,县内河长20.4公里,流域面积69.95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361万立方米。历史最大流量78.7m3/s。流域内建有石沟和潭沟水库。 县内沟壑密布,500米以上的沟道379条,均有常流水。平均沟壑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19公里。 2.1.2区域内的气象、水文条件,暴雨洪水特性 旬邑县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降水量585.9毫米,一年四季中,夏季降水可达285毫米,占年降水量的46.4%,降水60%左右集中在7、8、9月,年极端降水量最多为867.7毫米(2003年),年极端降水量最少为370.2毫米(1986年),日最大降水量为92毫米(1992年8月12日),山区可达620-690毫米,年平均暴雨日26.5天。暴雨、大风等自然灾害较为频繁。县内河流沟道均属山区性河流,洪水陡涨陡落,因河槽调蓄能力较小,一次暴雨形成一个洪峰,在多雨季节形成陡涨陡落的连续洪峰,一次洪水过程约3天左右,主峰段约1天左右,来势猛、时间短,极易造成山洪灾害。 2.1.3区域内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水土流失等情况 旬邑县位于陕西省中部偏西,咸阳市辖境北段,地处关中北界,属渭北高原最南部,地貌形态基本呈黄土原和梁峁为主,东北部海拔高而起伏大,以梁峁丘陵沟壑相间为主,西南沟壑区被支党河、百子沟、三水河、苍儿沟4水域分割。形成底庙、湫坡头、太村(张洪)、清源、土桥5条带状塬块,其沟壑密布,属于渭北黄土高原区山洪灾害防治的重点区域之一。 近年来,县上通过植树建坝、封山育林等水土保持工程措施,使水土流失状况得到了一定改善;同时建立了山洪灾害防御社会组织体系,初步形成了县、镇、村三级山洪灾害防御指挥体系。但受地形地貌、气侯、社会经济的影响和制约,水土流失还未从根本上得到治理,社会防御组织体系建设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亟待利用信息科学技术,建立有效的监测、预报、预警系统。 2.2 经济社会情况 2.2.1区域内行政区划情况、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