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明珠文集》文艺理论学术.pdf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第 四 辑 落日楼头独语 第三卷摇散文 秦 淮 归 语 八月间,南京市文联举办“金陵诗歌节”,其中有项活动是游 览秦淮。这是个老题目,明朝遗老余怀的《板桥杂记》曾为它费尽 了艳诗丽词,似乎文章已经做完。到了民国年间,却又引出了朱自 清、俞平伯的“桨声灯影”。及至我来秦淮,值五十年代之末,则只 能联想起闻一多的名篇《死水》了。秦淮河,断送了金陵往昔无数 绮罗金粉的秦淮河,终由于历史污垢积淀过深,而成了南京的一条 “龙须沟”。当然,人们仍不妨来此一游,仍不妨做文章。悲金悼 玉,在中国,这类文章真可以做个没完没了的。 我们这次大发游兴,却是受到秦淮河时来运转的鼓舞。南京 市政当局正为治理秦淮花大本钱,用大力气,秦淮河清,或许为期 不远。但现在,治理工作似还处于“初级阶段”,还不能让游客自 由自在地泛舟中流。我们是穿街过巷游秦淮的,即乘着汽车直趋 某些景观点,是以点代线的“陆游”。我想,即使将来秦淮河道畅 通无阻,画舫游艇往来如梭,仍可能有人不耐烦在水上摇来晃去, 而宁愿像我们现在这样的“陆游”。这方法,既简便,又节省时间。 秦淮河经南京城内一段,长约十华里,水由东水关入,经夫子 庙、镇淮桥,出西水关。我们的游览路线由下朝上,第一站西水关, 末站东水关,然后折回夫子庙,在魁光阁用餐。这堪称作一次有头 有尾、有吃有看的游览,耳目口腹,周到满足。同行诸诗友中,想必 有得诗者———又是怀古伤今或励今的吧?秦淮河好比一条古老的 3 忆明珠文集 锦带,珍珠般的名胜古迹,缀满带沿。这些珍珠大都早已失落了! 湮没了!破碎了!有的几经修复终于又被深深埋进土里,谁也指 不出它曾存在过的确切地点。现在正被修复着的,我敢说,最终还 要落得无从再修复。只因现在有修复它的需要,不可不修复,不得 不修复,而已。 有两处秦淮名胜,我这次是初访。即王献之迎其爱妾桃叶之 处的桃叶渡,及明末名妓李香君的故居媚香楼。另外,夫子庙魁光 阁的风味小吃,也很值得回味。此三者,色、香、味俱全而无非有关 男女、饮食之事。我奇怪自己怎么老被这些事牵动着,莫非真如孟 夫子所说的:“食、色,性也”?亚圣口直心快,不那么“弯弯绕”,早 期儒家倒还能保留一点可贵的坦率。谁人心里无鬼?鬼就住在人 心里。普天下亿万众生,得有一二例外者乎? 桃叶渡、媚香楼都在夫子庙附近。桃叶渡在秦淮河北岸,侧有 淮青桥。我是站在这桥上看桃叶渡的。人世上有些事,须相信 “百闻不如一见”的说法;而另有些事,则是“见了不如不见”。我 兴致勃勃地来访问桃叶渡,到了渡前,却站在桥上不再走近,自己 也说不明白何以会采取这种方式。或许我寻到了一个最合适的距 离?河那边屋瓦参差,墙垣纵横,密集着一片普通的民居。河边立 着块矮小的石碑,那该是桃叶渡的标志。这碑上会出现什么奇迹 吗?不知道,反正我不再想向它靠近了。于是我站在桥中间作无 所事事的样子,暗自琢磨王献之的那首《桃叶歌》。此歌很有名, 据说至陈时江南犹盛歌之。“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 所苦,我自来迎接。”文字平平,不知妙在何处。“渡江不用楫”是 什么意思?弄不清。所以有书上说:“‘渡江不用楫’者,横波急 也,系隐语。”仍似强作解释。《乐府诗集》还载有另一《桃叶歌》: “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橹。风波了无常,没命江南渡。”语意沉 重,蕴于其中的绝不会是个美艳的故事而是个悲惨的结局了。 媚香楼在桃叶渡斜对面的秦淮河南岸,楼侧有文德桥。这次 4 第三卷摇散文 我是走过桥了,因为我们这一行要在媚香楼举行一次茶话会,我便 不能单独留在桥上眺望,只好追随大家叩开了媚香楼的院门,登堂 入室,细细参观。这就是《桃花扇》中女主人公李香君曾住过的 “河房”。《板桥杂记》有一段文字:“两岸河房,雕栏画槛,绮窗丝 障,十里珠帘。客称既醉,主曰未归,游楫往来,指目曰:某名姬在 某河房,以得魁首者为胜。”李香君所居住的这座媚香楼,当年不 知曾招引过多少裘马少年、贵胄公子。今日的媚香楼,经过整修, 颇有点容光焕发。小院花木扶疏,清静幽雅。楼临水,上层该是当 年香君的绣房,下为花厅,实在是个贮春藏娇的好地方。令我惊诧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502613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