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十看.doc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寺十看

寺庙十看(以台湾佛寺为例)? 看格局、看空间机能、看脊饰、看彩绘、看门神、看木雕、看石雕、看龙柱、看神像、看碑匾联 一、看格局: 寺庙的格局和主祀神的神格有很大的关联;此外,风水、地形环境和建庙经费的多寡也是影响格局的重要因素。 格局:兴建寺庙要请勘舆专家看风水、定方位,并按主祀神的神格等级决定规模的大小。等级越高的神明在格局上可以享用正南座向的庙、拥有较多的庙门、配置较多的殿宇及较高敞的空间. 一般寺庙常见的格局有以下四类。 ?? 单殿式:只有一殿,为各种寺庙的原型,最简单的是一些连人都无法进入的小土地公庙;亦有前带拜亭或左右带护龙,形如三合院者,如桃园大溪斋明寺、北县五股西云寺。 ?? 两殿式:配置有前殿及正殿,两者间以廊道或拜亭相连. 位于市街者常使用「两殿两廊」式,形如街屋,如宜兰昭应宫;另一种左右设护龙,有如民宅的四合院,称「两殿两廊两护室」,此种格局是台湾常见的中型寺庙格局,如北县淡水鄞山寺。 ?? 三殿式:包括前殿、正殿及后殿。其中,有狭长如街屋者,如台南祀典武庙;或正殿独立在中,呈「回」字形平面者,这是大型寺庙或孔庙才有的格局,如台北万华龙山寺、台北保安宫. ?? 多殿并连式:规模大的寺庙祀奉神祇种类多,配置如同大型宅第,形成左右并置的多个院落,如「曲」字型平面,如云林北港朝天宫、台南三山国王庙. 由庙门看规模:由前殿庙门数大致也可看出寺庙的层级规模:土地公祠只能开一门;将军或王爷级的寺庙以开三门者居多;帝后级的神祇如保生大帝、天后妈祖等,正面可开五门以上。 二、看空间机能: 寺庙是信徒对神明膜拜之所,其空间配置和动线安排,主要是为了完成祭拜的程序及进行相关的寺庙活动,所以各空间有一定的规制和名称. 寺庙的空间是依照信徒祭拜的过程,依序排列,以主祀神的位置为中轴,左右对称配置,以实体的殿宇建筑和虚体的庙埕相间,明暗有致,塑造出祭拜神明的虔敬气氛。以下即依鹿港龙山寺的平面配置图,一一来认识寺庙常见的空间机能。 山门或牌楼:独立于寺庙建筑前,是界定内外的出入口,也具有地标作用。 庙埕:各殿前铺设石板的空地,此处可看到完整庙貌,也是庙会活动或搭建临时戏台的空间. 前殿:为寺庙的第一殿,整体外观最华丽,装饰最繁复,如开三个门又称三川殿,因「三川」原为「三穿」之意,屋顶通常分三段特称三川脊。此处是信众初拜的位置,所以背侧开敞面向正殿。 戏台(亭):民间有扮戏酬神的风俗,故戏台一定面朝正殿,因看戏的主宾是神明。其形式有二种,一是和前殿背面连接的戏亭,如鹿港龙山寺及北县淡水福佑宫;另一是位于前埕的独立戏台,如台北景美集应庙. 拜亭:位在正殿之前,是供信众上香祭拜的空间,有时于地面嵌有一块拜石,为祭拜时站立的特定位置,这里常放置一个大香炉. 正殿:又称大殿,为寺庙中的主祀空间,通常面积最大、高度最高、光线最幽暗,神像端坐中央,充份流露出庄严神秘的气氛。内部的器物及文物最多,包括神龛、桌案、香炉、灯座、执事牌、签筒、钟鼓等。 护室或厢廊:位于寺庙的左右两侧,可以是陪祀神明所在的偏殿,也可以是寺内僧侣或庙祝居住办公的空间,早期一些地域观念强的寺庙,还具有同籍移民的会馆功能。若是半开敞式的厢廊,则常有一些重要的石碑立于壁面上。 后殿:为中轴上最后一进的殿宇,空间形式和正殿相同,但因祀奉陪祀神明,所以建筑的高度及进深都小于正殿。 钟鼓楼:所谓「暮鼓晨钟」,钟鼓可说是寺庙中不可少的文物,一般将其置于正殿的前廊,左侧悬钟,右侧吊鼓。有些寺庙特别兴建独立空间来安放钟鼓,称为「钟鼓楼」。钟鼓楼多位于两厢之上,外观华丽,屋顶形式特别讲究。(台北万华龙山寺的钟鼓楼,平面是六角形,屋顶有如轿顶。) 三、看门神: 门神绘于前殿的门板上,作为寺庙的守护者,具有趋吉避凶及威吓的作用。不同的主祀神祇要搭配不同的门神;这里同时也是寺庙彩绘匠师的表现焦点 门神:在门上绘制图像以吓阻鬼魅的习俗,据传在商周时代就有,演变至今成为寺庙不可或缺的彩绘艺术,并且依照主祀的神祇,绘制不同种类的门神。 ?? 神茶、郁垒:绘于中门. 据<山海经>所载,两人为黄帝所派的鬼门总管,专管阴间的鬼魂,形貌威猛,口如血盆,眼如金灯,使用的武器为钺斧。 ?? 韦驮、伽蓝:为佛教寺院的护法及守护神,常绘于佛寺中门. 韦驮为白面,手执金刚杵;伽蓝为黑面,手执钺斧。 ?? 秦叔宝、尉迟恭:是最常见的中门门神。他们原是帮唐太宗打天下的名将,传说唐太宗晚年常作恶梦,后命此二将守于门外才得一夜好眠,故后人将其奉为门神。两人均为武将打扮,秦叔宝白面凤眼执钔,尉迟恭黑面环睛持鞭,两人通常作捻须状,其貌不怒而威。 ?? 哼哈二将:亦为佛寺门神,常绘于中门.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