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5102258_2_实验二大型雷达天线控制系统的仿真设计.doc

965102258_2_实验二大型雷达天线控制系统的仿真设计.doc

  1.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965102258_2_实验二大型雷达天线控制系统的仿真设计

实验二 连续系统仿真实验 ——大型雷达天线控制系统的仿真设计 (2009-2010年秋学期) 一、大型雷达天线机械谐振 天线尺寸加大——传动机构不能视为刚性连接,而是弹性连接 转动惯量很大,谐振频率很低——机械谐振,给提高伺服系统的带宽带来困难 阵风扰动力矩很大,难以保证跟踪 u 电机电枢端电压 C 传动机构弹性系数 I 电机电枢回路电流 JL 天线等效转动惯量 R 电机电枢回路电阻 fL 天线等效粘性摩擦系数 Ce 电机电势系数 (L 天线转角 Cm 电机转矩系数 JM 电机转动惯量 Mc 风扰力矩 fM 电机等效粘性摩擦系数 (M 电机轴转角 运动方程: 当C——》无穷大,刚性连接 当为弹性连接 传统设计方法:双环调节——电流调节、速度调节(考虑电机电枢回路电感) 二、全状态反馈设计: 设计思想:反馈将降低静差度——》状态变换——》天线加速度反馈 设 全状态反馈:随动系统必须位置无静差,天线转角只能单位反馈,全状态只能是4个状态: 采用二次型性能指标: P为Riccate代数方程的解: (1) 全状态反馈系数阵: (2) Riccate代数方程求解方法: P为对称阵,将(1)式两边加整理得 (3) 迭代计算: 令计算得到T,M 将T,M代入(3)计算得到,直到满足: 注意:P为对称阵,若系统为N阶,则只有N(N+1)/2个线性无关的Pi j代数方程。 例:N=2 化为代数方程组: 考虑,则可得到N(N+1)/2=3个代数方程: 从而可用主元素消去法求解得到。 Q,R阵的选取:R表示对输入信号的加权,一般在控制系统中选单位阵,即取同样权重,Q阵表示对状态变量的要求,这要根据设计要求,对哪个变量要求高,取值大一些,无要求,则取为0。 实验准备:用高级语言或matlab编制求解代数Riccate方程的程序,并计算如下系统: 在如下Q阵及R阵下的反馈系数阵: 计算收敛准则为: 三、双电机驱动系统 原始系统模型 模型变换 做如下变换:, , ——和速子空间 , , ——差速子空间 可得到两组微分方程组(设两电机的参数对称,并标以下标为M): 可以看到, 差速子空间与和速子空间互相解偶,可分别设计 和速子空间的状态方程与单电机的状态方程完全一样,会产生机械谐振。 差速子空间不会引起机械谐振,可不必全状态反馈,只需要足够阻尼。 和速子空间设计 采取与单电机类似的方法,采用天线加速度反馈 设 全状态反馈:随动系统必须位置无静差,天线转角只能单位反馈,全状态只能是4个状态: 差速子空间设计: u-=u1-u2 不会引起机械谐振,只需要足够阻尼,可不必全状态反馈。 考虑到不对转角测量,只需对电机的电流及转速差进行反馈就足够,可通过仿真实现。 速度环仿真设计(实验准备) 对和速子空间的4阶系统求解Reccate方程,求得相应的反馈系数; 通过仿真,对差速子系统确定其反馈系数(只考虑电流差与电机转速差); 计算在单位扰动下的过渡过程。 系统参数: 结构参数 数值 单位 设计参数 R 2 欧姆 Kis L 0.25 亨 Kωs K 100 Kω Ce 0.544 伏/秒 Kε Cm 0.055 公斤米/安 JM 5.66×10-4 公斤米/秒2 fM 0.0019 C 0.517 公斤米/弧度 Kid J 11.856×10-4 公斤米/秒2 Kωd f 0 四、雷达控制系统位置环仿真设计 加上位置校正,考虑测速机的时间常数,可控硅时间常数后的线性系统结构图如下: 1、线性系统设计 考虑到测速机的时间常数,可控硅时间常数等小时间常数的影响,利用CSS02.C,仿真调整原速度环设计参数(加单位阶跃)(注意:K=Kn*Ki)。 位置环要求无静差,因此加比例积分校正。 按单位阶跃输入,仿真确定Kp和Tp,输出过渡过程θo曲线。 然后加单位阶跃扰动Mc,输出过渡过程θo曲线。 Kp初值可设在15~25之间,Tp初值可设在0.15~0.30。 2、非线性系统设计 实际系统存在若干非线性环节,如放大器饱和、可控硅死区,电机摩擦非线性、齿轮间隙,以及为消隙引入的非线性等,系统结构图如下: 非线性模型及环节参数 非线性环节说明如下(参见图) 已知参数值及设计参数表 结构参数 数 值 单 位

文档评论(0)

shenlan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