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李煜词悲剧意识.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论李煜词悲剧意识

浅析李煜词的悲剧意识 悲情词人南唐后主李煜,精通书画、音律、诗文,尤其在词上的艺术成就备受后人推崇。文学界常把李煜的词的风格以975年被俘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他前期词多写宫廷生活以及宋朝的压力下所流露的深深哀愁;后期词反映亡国之痛,感情真挚,语言清新,极富感染力,广为后世传颂。沈雄在《古今词话》中引用沈谦的话,评价他 “后主疏于治国,在词中犹不失为南面王。”王国维在《人间词话》称赞他 “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李煜用他的词为读者营造了一个浓厚的悲剧氛围,同时为自己创建了一个执着追寻灵魂抚慰的精神世界,展现了他多愁善感的心灵对人生的一种深刻思索,充满了悲剧意识,带给了读者强烈的心灵震撼。 一、李煜词悲剧意识的表现 李煜词悲剧意识源于他对自身悲剧境遇的感受,他力求通过词的形式,在精神上摆脱束缚、实现超脱。刘鄂在《老残游记?自序》中说到:“《离骚》为屈大夫之哭泣,《庄子》为蒙叟之哭泣,《史记》为太史公之哭泣,《草堂诗序》为杜工部之哭泣,李后主以词哭,八大山人以画哭,王实甫寄哭泣于《西厢》,曹雪芹寄哭泣于《红楼梦》。”李煜正是用词这种文学形式展示自己的内心世界,抒写自己对悲剧性人生的体验。李煜词中的悲剧意识主要表现在性格角色、家国命运、生命体验三种方面。 ( 一)性格角色冲突之悲 性格角色冲突是指李煜词人与帝王两种身份之间形成的矛盾。这主要体现在李煜前期词作之中,李煜成为帝王,可以说是一个历史的误会。李煜是中主李璟的第六个儿子,按说帝位本不属于他,但他生得阔额丰颊骈齿,一目重瞳子,这种所谓帝王之相使得他颇遭太子弘翼的猜忌,李煜为了避祸,李煜尝试着做个隐士,来逃避宫廷内部的争斗,从这一时间他自号钟隐,别号莲峰居士、钟山隐士可以管窥一斑,他想沉醉艺术的天地里,无心参预政事,他天资聪慧,好读书,又喜欢佛教,“精究六经,旁综百氏”,文章、诗、词样样精通,还“通晓音律,精别雅”,工书、善画,尤精鉴赏,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多才多艺的文学艺术家。然而,人生无常,“生于深宫,长于妇人之手”的成长经历与渴望在自然与艺术的天地纵横驰骋的李煜,却偏偏被推上了帝位。几个哥哥的相继早逝,使他承袭了帝位。但李煜毕竟是一个文人,又亲历了帝王家争的宫闱之争,因此,多愁善感的艺术家的天性与帝王的崇尚权谋的角色之间就不可避免的产生冲突,渴望自由的艺术天才与苟且偷生的末代国君之间,就形成了极大的心理反差,这种矛盾在他前期词作中表现得很是突出,这一时期压抑的精神生活与复杂的矛盾处境虽没有后期明显,但却是其悲剧意识的起始,是不能忽视的悲剧意识来源。李煜前期词主要写其帝王生活,在读李煜词,时常会在脑海中浮现一个“黄昏独倚栏”的落寞帝王形象,像《菩萨蛮》三首、《浣溪沙》、《一斛珠》、《玉楼春》等,这些词作中多是些色彩明丽而鲜艳的、香软的事物,这些描写纵情声色的词作,实际暗含词人希望通过片刻欢乐的麻醉,来抵制无常的人生的悲哀之情,当“樱桃落尽春归去”,抑或“碧栏杆外映垂杨”,无论是欢乐还是寂寞,都表露出李煜对自身悲剧人生的逃避,对自由人生的向往,因而他才能写出“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的名句, 李煜的浓厚的文人禀性与当称职的帝王之间的剧烈冲突,就决定了他必然的悲剧结局,他的建立自由的精神家园要求无法实现,其词中性格角色冲突方面的悲剧意识也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了。 (二)家国命运之悲 读李煜的词能深刻的感受到他处于亡国窘境之中在情感上的悲哀,对自己、对故国、对历史、对天道的深思。 李煜的人生经历可以分割为对比强烈的两段:前段是醉里偷欢、苟且偷生的帝王,后段是孤独寂寞、生活凄惨的俘虏,刻骨的亡国之痛与多情的词人禀赋使得李煜的对家国命运之悲达到情感深度的极致。如他在《破阵子》中写道:“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阙龙楼连宵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销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挥泪对宫娥。”这首词是李煜被俘北上后追忆往昔家国破灭之作,词充分表露出李煜对往事的追忆,对身为“阶下囚”的难以言说的悲痛心情。李煜后期的词作中大多表现出强烈的感伤国亡家破的悲剧意识。王国维在《人间词语》中说:“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后主则俨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这正是对李煜此期间作的一个真实评价,李煜的《虞美人》更是这种家国破灭之悲的代表之作,该词以“春花、秋月”时间之问开始,从时间不断流动中显示出物是人非的伤感,同时又包含着一种春秋更替,花开花落,瞬息万变,难以捉摸的人生无常的悲哀。词结尾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则将个人的家破国亡之痛升华为一种普天下人共有的对美好事物消逝而又无能为力的人生之悲。当代古典文学家叶嘉莹称:“后主此词乃能以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