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轭剪切角的流变学意义张逸昆.pdf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共轭剪切角的流变学意义张逸昆

第 13 卷第3 期 地 质 力 学 学 报 Vol.13 No.3 2 0 0 7 年 9 月 JOURNAL OF GEOMECHANICS Sep.20 07   文章编号:1006-6616 (2007)03-0212-08 共轭剪切角的流变学意义 张逸昆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 , 南京 210093) 摘 要:基于最大侧向位移速率假设 (Maximum lateral displa ement rate, 简称 MLDR), 本文提出了 一个关于共轭剪切角的 变学理论。根据这 个假设, 无论是压 应力或张应力作用在 一个固体上, 剪切带总是沿着使得被剪切带分割的块体的侧向 位移速率为最大的方向发育。换句话说, 如果平行于驱动应力的纵向位移速率或驱 动应力的大小被看作为边界条件, 那些被剪开的块体总是以最快的可能速度从两侧 挤出或饲入变形区。该理论的优点是:剪切位移的方向是可逆的。 因此, 同一剪切 带可以在挤压和拉张应力体系中活动。在各向同性固体中, 剪切带的方位和驱动应 力方向之间的夹角θ由方程式tanθ= (n +1) n 确定, 其中n 为描述该固体塑性 动的幂指数。 关键词:共轭剪切角;最大侧向位移速率假设; 变学 中图分类号:TU45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图1 揭示了一个关于剪切带共轭角的有趣事实。图中三个完全不同情形的剪切带的共轭 钝角是几乎相同的, 约为109°, 尽管产生这些剪切带的驱动力的性质是不同的, 以及发育这 些剪切带的岩石物质成份是不同的。尤其是图1 (b), 在一个水平面上所观察到的共轭剪切 带是由平分共轭剪切钝角的拉张力所致, 而图1 (a)和 ()中的剪切带是由平分其共轭剪 切钝角的挤压力所致。不可思议的是:共轭剪切角竟然与驱动力的性质无关, 无论它是挤压 力或拉张力, 也与物质成份无关。 [1] Watterson (1999) 首先注意到了图1 (a)中的剪切带共轭角, 他提出了一个理论模型, 认为剪切带总是沿着零伸长的方向发育。零伸长假设提供了单轴挤压情况下共轭剪切角的一 种可能解释, 预测它与挤压方向成54.7°夹角。这神奇的54.7°, 形成一个与图1 (a )和 ()中观察到共轭剪切角很吻合的109.4°共轭剪切角, 又被郑亚东等 (2004)提出的最大有 效力矩准则所预测。然而, 零伸长假设和最大有效力矩准则不能解释图1 (b)中由拉张力 收稿日期:2007-08-0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Proje t No。 作者简介:张逸昆 (1963-), 1989 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球科学 , 1997 年自费赴美国留学, 2003 年回国, 现为南京 大学博士后, 从事地球动力学、 构造地质学及地球物理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E-mail:zyk @nju.edu.n, yikunz @ hotmail.om。 第3 期 张逸昆:共轭剪切角的流变学意义 213 形成的共轭剪切角。况且, 并非所有共轭剪切角均是精确地109.4°, 而是往往与此角度呈可 [2] 观的偏差, 通常在90°~ 120°范围之内 。因此, 一个尚有待于回答的关于剪切带几何学的 基本问题是:在剪切带共轭角背后真正隐藏的是什么? 图1 所示的共轭剪切带与另一个被称为构造反转的地质现象有联 。在地质学文献中, 构造反转现象虽已被大量地报导和引证, 但缺少对其一般的成因机制的理解。而图1 (a) 和 (b)表明:如果一个剪切带是活动的, 那么它应该在挤压和拉伸应力环境中都可以活动。 构造反转是另一个有待于解决的基本地质问题。 图1 (a)粗实线描绘地下1000m 深处的

文档评论(0)

hhuiws148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02421430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