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发酵工艺作业答案
第一章 菌种与种子扩大培养
能源问题是全球面临的问题,生物工程将如何解决?
2、比较固体培养与液体培养的优缺点。
⑴固体培养(曲法培养)
特点:酶活力高,但劳动强度大,曲层需翻动。
⑵液体培养
特点:培养条件易控制,如温度,pH等,但易染菌,要求无菌。
菌种扩大培养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4、工业生产用菌种的基本要求有什么?
①培养基原料来源广、廉价;
②培养条件易控制;
③发酵周期短;
④菌株高产;
⑤抗病毒(噬菌体)能力强;
⑥菌株性状稳定,不易变异退化;
⑦菌体本身不能是病原菌;
种子罐级数的选择取决于那些因素?
①种子的性质(生长繁殖性能);
②孢子瓶中孢子的密度(密度大则级数少);
③孢子发芽及菌丝繁殖速度;
④发酵罐中种子的最低接种量(一般10%);
⑤种子罐与发酵罐的容积比;
简述加大接种量的优缺点。
优点:缩短发酵周期;
减少染菌机会;
提高设备利用率
缺点:种子培养费时;
增加级数;
代谢废物多
简述防止菌种衰退的方法。
①尽可能满足其营养条件、培养条件,避免有害因素 影响;
②尽量减少传代次数;
③采用幼龄菌种;
第二章 培养基及其制备
微生物发酵培养基的碳源主要有哪几种?
微生物发酵培养基的氮源主要有哪几种?
豆饼或蚕蛹水解液、味精废液
玉米浆、酒糟水等有机氮
尿素、硫酸铵、氨水、硝酸盐等无机氮、气态氮
淀粉的水解方法主要有什么?试进行优缺点比较?
1).酸解法:以酸为催化剂,高温高压转化
优点:简单、设备少、时间短
缺点:设备易腐蚀、要耐高温高压,有副反应;淀粉粒小、浓度不能太高。2).酶解法:淀粉酶,包括液化(α-淀粉酶)和糖化(糖化酶)两步
双酶水解法制葡萄糖的优点 :
(1)淀粉水解是在酶的作用下进行的,酶解的反应条件比较温和。
(2)酶作用的专一性强,淀粉的水解副反应少,因而水解糖液纯度高,淀粉的转化率高。
(3)可在较高淀粉浓度下水解(40%比酸水解高一倍)。
(4)由于微生物酶制剂中菌体细胞的自溶,糖液的营养物质较丰富,发酵培养基的组成可简化。
(5)用酶法制得的糖液颜色浅、较纯净、无苦味、质量高,有利于糖液的精制。
双酶水解法制葡萄糖的缺点:
时间长(2-3天)、设备多、条件(适合酶水解)较多、过滤困难
3).酸酶结合法
①酸酶法:先将淀粉酸水解为糊精或低聚糖,再用糖化酶水解为葡萄糖。
②酶酸法:先用ɑ-淀粉酶液化,再用酸水解为葡萄糖。
培养基工业灭菌的方法主要是采用蒸汽灭菌,其灭菌的原理是什么?灭菌过程符合对数残留定律,写出理论灭菌时间的计算公式。
1、柠檬酸发酵过程中有哪几个控制要点,如何控制?
简述二氧化碳固定反映对于提高柠檬酸产率的意义。
写出谷氨酸发酵的最理想途径,说明CO2固定化反应的重要性。
重要性谷氨酸产生菌之所以能够合成、积累并分泌大量的GA,其菌种内在的原因有哪些?
通常谷氨酸发酵采用的菌种都是生物素缺陷型,而生物素又是菌体细胞膜合成的必须物质,生物素是不饱和脂肪酸合成过程中所需的乙酰CoA的辅酶。生物素缺陷型菌种因不能合成生物素,从而抑制了不饱和脂肪酸的合成。因此,可以通过控制生物素的浓度,来实现对菌体细胞膜通透性的调节。细胞膜通透性的调节对于GA 发酵时非常重要的,当菌体进入产物合成期时,开始有GA的产生,这是如果能够大量的把产物及时的排泄到细胞膜外,可以解除GA对L—谷氨酸脱氢酶活性的抑制作用,从而实现由Glucose 到 GA的高效率转化。
5、谷氨酸发酵过程中,生物素(VH)作用表现在那几个方面?
第章
简述腺苷酸生物合成的主要过程。
()从头合成途径:通过利用一些简单的前体物,如5-磷酸核糖,氨基酸,一碳单位及CO2等,逐步合成嘌呤核苷酸的过程称为从头合成途径。
次黄嘌呤核苷酸的合成:首先在磷酸核糖焦磷酸合成酶的催化下,消耗ATP,由5‘-磷酸核糖合成PRPP(1’-焦磷酸-5‘-磷酸核糖)。然后再经过大约10步反应,合成第一个嘌呤核苷酸—次黄苷酸(IMP)IMP在腺苷酸代琥珀酸合成酶的催化下,由天冬氨酸提供氨基合成腺苷酸代琥珀酸(AMP-S),然后裂解产生AMP;
)补救合成途径:又称再利用合成途径。指利用分解代谢产生的自由嘌呤碱合成嘌呤核苷酸的过程。这一途径可在大多数组织细胞中进行。其反应为:
腺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
A + PRPP → AMP + PPi
2.试述嘌呤核苷酸生物合成过程的特点。
简述尿苷酸生物合成的主要过程。
尿苷酸的合成:
①首先在氨基甲酰磷酸合成酶Ⅱ的催化下以CO2ATP和谷氨酰胺为原料合成氨基甲酰磷酸;
②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防治肥胖科学减重健康科普课件.pptx VIP
- 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pptx VIP
- 微重点03三角函数中ω,φ的范围问题(原卷版).docx VIP
- 2025氡测量 CR-39 径迹蚀刻法.pdf VIP
- QC New 7 TOOLS:质量改进新七工具.pdf VIP
- 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六章电功率 达标检测卷(含答案).doc VIP
- 北京四中中考数学冲刺:代数综合问题--知识讲解(基础).pdf VIP
- DL_T 751-2014 水轮发电机运行规程.pdf VIP
- 2025新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第二十一章 电磁波及其应用》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2课标].pdf
- 中国防爆电梯行业市场占有率及投资前景预测分析报告.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