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三首》优秀.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杜甫诗三首》优秀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落笔摇五岳,笑傲凌沧州”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 诗人: 杜甫 杜甫,字子美,他授检校工部员外郎,故称杜工部,又授左拾遗(谏官),故又称“杜拾遗”。他的诗反映唐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变迁和社会面貌,故有“诗史”之称。他的诗表达悲天悯人情怀,济世安民思想,以及其高尚人格和完美技巧,故又有“诗圣”之称,并被推崇为现实主义诗派的代表。他与李白并称为“李杜”,他更被宋代江西派奉为鼻祖,著有《杜工部集》。 杜甫生平:( 712 ~ 770 ) 1.年少优游(731—745) 2. 困守长安(746—755) 3. 流亡时期(756—759) 4. 漂泊西南 (760—770) 1.年少优游(731—745) “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 “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 这个时期的创作,表现了他青年时期的气概和抱负。 2. 困守长安(746—755)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 残羹与冷炙,处处潜悲辛。” “不作河西尉,凄凉为折腰”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诗的风格由早期的热情奔放,乐观坦荡变的悲壮凄凉,形成“沉郁顿挫”的诗风。 沉郁顿挫 沉郁:思想内容。 “沉”即“深”——深刻、深广、深厚 “郁”即“积”——真实、凝重、含蓄 顿挫:艺术形式。 字面上指遣词用句的停顿转折。 情感的千回百折、 节奏的徐疾相间、 音调的抑扬顿挫、 旋律的跌宕起落 3. 流亡时期(756—759) “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哀江头》)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 “三吏”、“三别” (现实主义创作达到高峰) 4. 漂泊西南 (760—770)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 (思想更深邃、诗风更沉郁) 杜甫草堂 广德年四月严武去世,杜甫离开了成都。经嘉州、戎州(宜宾)、渝州(重庆)、忠州(忠县)、云安(云阳),于大历元年到达夔州(奉节)。在夔州居住的两年时间,杜甫创作了400多首诗歌,或追忆往昔似水年华,或感叹时事如棋局反复,或借故遣怀,或悲伤哀老。 本课所选三首律诗,全部作为此时。 作文素材 2006年辽宁高考作文:   以《肩膀》为题,写一篇800字的作文,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肩膀 常常会想,要怎样一副铁肩才扛得起一个朝代由盛转衰的剧变产生的心理落差?才扛得起夹缝中的芸芸众生的声声叹息?才扛得起中国诗歌在社会剧变中的大课题?  所以,不敢想象杜甫是怎样用他并不健壮的躯体承载着一切。驾一叶平平仄仄搭起的小舟,穿梭于暗流涌动的江水中,我能想象杜甫逆流而上的艰难。他走在唐朝的下坡路上,注定要弓着腰,低着头,一点一滴地细数着黎民百姓的苦难,然后蘸着浓于墨的悲哀,含泪写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他的使命决定了他不可能过得轻松。“穷则独善其身”,多少人用这句话安慰自己,摇摇头,屈服于黑暗的社会现实,从此只为个人和家庭的前景奔走。 可是,杜甫的心是与千千万万劳苦大众连在一起的,所以不管多艰难,他都要用自己的肩膀撑出一片天地,容纳他们的叹息。于是有了破旧茅屋中的那声呐喊: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也有了那句又恨又悲的诗: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而咸阳桥上“直上干云霄”的哭声也从此被后人深深铭记。他是真正的人民“代言人”,以自己的肩膀扛起一段属于百姓的“诗史”。 翻开杜甫的人生,不由得让人想起这句话:“文章憎命达”。他仕进无门,困顿十年,方得小职,安史之乱中又流亡颠沛,为人所俘,直至最后,贫病交加而死。当他幼年在自己的枣树上爬上爬下,把笑声洒满整个庭院的时候,一定没有想到命运之神已给他安排下这样一条坎坷异常的人生之路。幼时身体赢弱的他也一定没有想到自己将用这一副肩膀扛起自己人生的不幸和整个时代的悲哀。 而杜甫竟然扛住了。尽管生活已是“朝叩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可他从没把自己的目光拘囿于个人的得失与悲喜,就在他即将撒手人寰,在他为自己举行告别仪式的时候,还在关心着“战血流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