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悸患者的护理.ppt

  1.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心悸患者的护理

7、痰火扰心 [症状]:心悸、心烦、失眠多梦、口干苦,便秘,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或数。 [治法]:清热化痰,宁心安神。 [方药]:黄连温胆汤。 [护理]: 1)生活护理:病室宜凉爽、通风,温度适宜,湿度可稍低。保持室内环境的安静、整洁。避免突然出现噪声、高音等不良刺激。 2)饮食护理:饮食宜清淡而富有营养,勿过饱。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如大葱、大蒜、洋葱、芥末等;忌食肥甘、甜腻等食品,以免助湿生痰,加重病情。戒烟,忌饮酒。 3)情志护理:安慰患者,劝导患者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情绪舒畅,以免加重病情。对有焦虑的患者采用放松治疗法,如练养生功等,尽量解除内心的焦虑和适应外界环境的刺激。 4)用药护理:汤药宜温热服用。 5)特色护理:协助医生做好针灸治疗。可针刺或指压神门、内关、三阴交、足三里等穴,用泻法。 【健康指导】 1、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如各种器质性心脏病、甲状腺功能减退、贫血等。 2、保持心情愉快,避免激动、忧伤,平时可欣赏优雅悦耳的音乐,以陶冶情操。 3、生活起居有常,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适寒温,随气候变化而增减衣被。 4、饮食有节,忌过饱。多食蔬菜、水果,减少肥甘、油腻、食盐的摄入。忌刺激性物品,如浓茶、咖啡等,戒烟酒。 5、增强体质,适当参加体育活动,可根据自身体质,选择适当的锻炼方式,以不感觉劳累为度。 6、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不得随意增减用药或中断治疗。 7、定期随访。 心悸患者的护理 漳州卫生职业学院临床系 中医教研室 李淼 【概述】 (一) 病名概念 心悸是指气血阴阳亏虚,或痰饮瘀血阻滞,心失所养,心脉不畅,引起心跳异常,悸动不安,不能自制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 心悸的发病,若由惊恐恼怒,动摇心神,致心神不宁而发者,谓之惊悸;若因久病体虚,劳累过度,耗伤气血,心神失养,或虚极邪盛,无惊自悸,悸动不已,则谓之怔忡。 心悸发作时常伴有气短、胸闷,甚至眩晕、喘促、晕厥;脉象或数,或迟,或促,或结代;心悸因惊恐、劳累而发,时作时止,不发时如常人,病情较轻者为惊悸;若终日悸动,稍劳尤甚,全身情况差,病情较重者为怔忡。 (二) 范围 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如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心律不齐等,以及心脏神经官能症,凡以心悸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均可参照本证进行辨证论治 【证候特征】 症状:自觉发作性心慌不安,心跳剧烈,不能自主。 发作特点:因惊恐、劳累而发,或呈一过性、阵发性,或持续时间较长,或一日数次发作,或数日一次发作。不发时如常人,或仅有原发病的症状体征。 伴随症状:气短、胸闷,甚至眩晕、喘促、晕厥。 脉象特点:或数、或迟,或乍疏乍数,并以结脉、代脉、促脉、涩脉尤为常见。 【病因病机】 1.体质虚弱 2.饮食劳倦 3.七情所伤 4.感受外邪 5.药物中毒 ?病位:主要在心,但其发病与脾、肾、肺、肝四脏功能失调相关。 ?病性:主要有虚实两方面。虚者为气血阴阳亏损,心神失养而致。实者多由痰火扰心,水饮凌心及瘀血阻脉,心脉气血运行不畅而引起。虚实之间可以相互夹杂或转化。 ?病机:多属本虚标实,本虚为阴阳气血不足,标实为气滞、血瘀、外邪、痰浊、水饮。 【护理措施】 (一)病情观察 1、密切观察脉象:因心主血脉,故脉象能客观反映心悸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对心悸患者应每日测脉象2-4次,并作好记录。观察脉象时应注意脉搏速率、节律及力度等变化。同时临床还应依据病史、症状,推断脉症从舍。一般认为,阳盛则促,数为阳热,若脉虽数、促,但沉细、微细,伴面浮肢肿,动则气短,形寒肢冷,舌淡者,为虚寒之象。 (1)过速型脉象与心律失常: 数脉:1息6至 疾脉:1息7至 阳盛实热 窦性心动过速 极脉:1息8至 阴盛火旺 室上性心动过速 脱脉:1息9至 气阴两虚 室性心动过速 浮合脉:1息10至以上 气竭阳脱 房扑呈2:1房室传导 (2)过缓型脉象与心律失常: 迟脉 1息3至 气虚阳衰 窦性心动过缓 损脉 1息2至 痰瘀阻脉 窦性停搏 败脉 1息1至 邪阻气机 房室传导阻滞 夺精脉 2息1至 阴阳离绝 心室电机械分离 2、观察心悸发作和持续的时间、诱因,以辨明惊悸怔忡,判断病情的虚实轻重,避免心悸发作的诱发因素。 惊悸发病,多与情绪因素有关,可由骤遇惊恐,忧思恼怒,悲哀过极或过度紧张而诱发,多为阵发性,病来虽速,但病情较轻,实证居多,病势轻浅,可自行缓解,不发时如常人。 怔忡多由久病体虚、心脏受损所致,无精神因素亦可发生,常持续心悸,心中惕惕

文档评论(0)

zhuwenmeijia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13614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