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湖南省汉寿龙池实验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理-新人教版
汉寿龙池试验中学2010—2011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高二年级历史(理科)科目问题卷
时量:60分钟 满分:100分
选择题(40×2=80分)
1、1999年九届人大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了宪法,使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达到了新的高度。追根溯源,以下思想家中提出了系统法治理论的是:
A、孟子 B、荀子 C、墨子 D、韩非子
2、“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段论述应当出自春秋战国时的
A.孔子 B.老子 C.庄子 D.韩非
3、认为“恻隐之心”“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这反映了孟子()
A、“仁政”的思想 B、“民本”的思想
C、“性本善”的思想 D、“致良知”的思想
4、假如你是汉武帝时的一名学生,你要进入全国最高学府接受教育,你必须去哪里?A 长安、太学 B 洛阳、书院 C 南京、国子监 D 曲阜、孔庙
5、“今后学者有所统一,为群儒首。”为此董仲舒提出的思想主张是()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君权神授C、仁政思想D、三纲五常思想
6.顾炎武说:“博学于文,行己有耻。自一身以至天下国家,皆学之事也。”这说明( )
A.主张学以致用 B.反对封建专制
C.主张男女平等 D.对宋明理学深恶痛绝
7、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这一观点出现于
A.战国时期 B.秦汉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8.他和一位朋友在郊外赏看风景时,朋友问他,山岩中美丽的花树,它们自生自长,与人心感觉与否并无关系,你认为呢?他却说:你来看此花树,它才存在;你不来时,它是不存在的。在他看来,花树的存在与否,全以人的主观感觉为转移。“他”指的是
A.老子 B.董仲舒 C.朱熹 D.王阳明
9.下列有关明末清初进步思想的内容及影响,说法不正确的是
A.挑战正统,提倡个性 B.批判专制,否定帝权
C.批判抑商,主张工商皆本 D.从根本上动摇了儒学作为文化主导的地位
10、董仲舒在儒家思想的基础上,糅合了下列那些学派的思想,加以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
①道家 ②墨家 ③阴阳五行家 ④法家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1、汉代儒学与先秦儒学的关系是( )
A、完全继承 B、否定和改造 C、继承与发展 D、内容的创新
12、“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符。以类合之,天人一也。春,喜气也,故生;秋,怒气也,故杀;夏,乐气也,故养;冬,哀气也,故藏。”上述观点应属于( )
A、孟子 B、荀子 C、董仲舒 D、朱熹
13、儒家思想在何时开始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
A、秦朝 B、西汉 C、北宋 D、南宋
14、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这里的“天理”是指( )
A、天体运行法则 B、社会发展规律
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D、“天人感应”理论
15、文天祥抗元被俘,但他在异族强权面前,正气浩然,风骨铮铮,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他打这种气节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想主流是( )
A、黄老之学 B、佛学 C、程朱理学 D、陆王心学
16、下列有关宋代程朱理学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是儒、道、佛三家思想融合的产物
B、二程的理学学说有唯心的一面
C、是儒学者重塑儒学合理方面方面的结果
D、和董仲舒“大一统”的思想相对而立
17、下列书籍,那一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 )
A、《春秋》 B、《春秋繁露》 C、《四书章句集注》 D、《论语》
18、下列不属于王阳明的思想是( )
A、“心外无物” B、“致良知” C、“知行合一” D、“格物致知”
19、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中,对君主专制批判最为激烈的是( )
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
20、南宋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
A、孔子 B、程颢 C、朱熹 D、王阳明
21、.“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世界上没有人自愿作恶。人之所以作恶,做不正义的事乃是出于无知。”主张 “知识就是道德”的思想家是
A.苏格拉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