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春江花月夜》谈对诗歌的鉴赏.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春江花月夜》谈对诗歌的鉴赏

从《春江花月夜》谈对诗歌的鉴赏 以“孤篇盖全唐”著称的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在全唐诗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我们学习《唐宋诗词选读》,那就首先从对这首诗歌的鉴赏入手,分别从“神”、“情”、“韵”、“文”角度谈其美,谈谈如何鉴赏如此“美”的诗歌。 一、 中国古代诗论有“神韵说”,认为好的诗歌必须要有所谓的“神气”。 今人钱钟书说:“‘气’者‘生气’,‘ 韵’者‘远出’。赫草创为之先,图润色为之后,立说由粗而渐精也。曰‘气’曰‘神’,所以示别于形体,曰‘韵’所以示别于声响。‘神’寓体中,非同形体之显实,‘韵’袅声外,非同声响之亮澈,然而‘神’必讬体方见,‘韵’必随声得聆,非一亦非异,不即而不离。”(《管锥编》)简单地看这一段话,其实所谓的“神”也就是寄托了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外物的表现。《春江花月夜》这首诗,把 “春”、“江”、“花” 、“月” 、“夜”这五种客观形象,围绕着“月”这个中心,同诗人的主观情感与体悟紧紧交织融合成在一起,营造出了一种深沉、寥廓、宁静、怅惘的艺术审美境界,因而它也被誉为“诗歌中的诗歌,顶峰中的顶峰”。 “春”应该是诗人们笔下最留恋不舍的一个季节,所以才有那么多“伤春”“惜春”的名句流传下来。《春江花月夜》中“ 春江潮水连海平” 、“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等句, 特定的季节设定,使得读者始终徜徉在一片感伤惆怅的淡淡春愁之中,挥之不去。而“春”的代表是“花”。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诗中的“花”是被月光洗过的,晶莹素洁,不染纤尘。可惜的是,美好的事物总是短暂,“昨夜闲潭梦落花”,落花流水春去也,留不住的美好年华,怎能不让人感慨伤逝。 再说“江海”这个意象,往往引发人类对时空宇宙的哲思。诗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的感慨,是面对连绵不断的长江水而生发的对人生宇宙的思索。“江”的辽阔不但开拓了整首诗的意境,也使得诗歌更显深沉,闪现着理性的光辉。 白天不懂夜的黑,“夜”往往比白日更能赋予诗歌以美感,因为静谧的夜晚常常会让人不自觉地沉浸在自我无尽的想象或对现实的深深思索中。而漆黑夜晚中那一轮皎洁的明月,更是生命中最明亮美好的象征,“月”不仅把“夜”点亮了,透出了黑夜中的朦胧可爱,又点亮了诗人们的内心,寄托了他们的幽幽情怀。“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在张若虚的笔下,“春”“江”“花”“夜”都是在这“月”的世界里完美地融合成了这幅春江花夜图,它不带一丝尘杂,是那么纯粹、静谧、渺远 、深广,它是诗人心中一个既真实又虚幻的梦,这就是诗歌。 ? 二、 中国古代诗论的“性灵说”,就 强调说诗歌创作要直接抒发诗人的心灵,表现真情实感 , 认为诗歌的本质即是表达感情的 , 是人的感情的自然流露。 诗以言志,诗以言情,诗歌其实就是为了抒发诗人思想情感而作的。鉴赏一首诗,我们不但要看诗歌所塑造的艺术形象,所营造的艺术氛围,更要看诗歌所表现的思想情感。所以诗歌鉴赏,必须从情感的角度加以审视,理解诗人真实的情感态度。 张若虚用他的文笔不仅是为我们描绘了“春”“江”“花”“月”“夜”这样一幅纯净空灵的月夜图,也抒发了诗人深悠绵长的情怀。面对皎洁的月光,浩淼的春江水,诗人清明的内心也由此景此境引发出无限的遐想与思索。“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人的疑问不是为了寻找出答案,而是为了下面的喟叹,喟叹“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江月的永恒与人生的短暂,这样一对照,就更显出月的孤独与凄清了。再想想,月亦如此,那人呢,短暂的一生仍在孤独的等待,这怎不让人怅惘。而守护着人类千年的江月又承载了多少代人无穷无尽的等待呀,真是“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这是诗人由景而生发的对人生宇宙的哲思,如天上之明月,闪耀着动人的理性光辉。但诗人的情思并未停歇,而是把孤独愁思更具体地化为了明月楼青枫浦上思妇游子的相思离愁。此处相思明月楼,思妇望月思君,那处乘月行舟,游子春尽望归途,只有悬挂空中的那一轮明月,方能读懂这每一夜的相思离愁。爱情这个人类永恒的主题在这里得到了发挥,而把人类的情感与可爱多情、孤寂落寞的月结合在一起,随着诗句的铺开唤起的是读者一层又一层的哀思,可又哀而不伤,婉转动人,至情至美。 三、 “ 文 ” 、 “ 质 ” 作为对举的观念范畴,源自《论语 · 雍也》: “ 子曰: ‘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 孔子本是就其理想人格 “ 君子 ” 发论,后世论者一般认为早在先秦时期,孔子便已注意到了文章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问题。孔子所说的 “ 文 ” ,指的是外观形式的文采; “ 质 ” ,有人认为指内在实质,即内容; “ 彬彬 ” ,或谓 “ 文质相半之貌 ” ,或谓 “ 文质备也 ” ,或谓 “

文档评论(0)

178****93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