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汉诗英译的主体审美论
(书稿)
刘华文
上海译文出版社
汉诗英译的主体审美论
总 序
谈翻译,我们首先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翻译,作为一种实践活动,在
人类的文化交流中一直在广泛地进行着,但在历史中却很少得到世人的 总
关注;丰富的翻译活动,一直被实践者认为是充满障碍的工作,但在相当 序
长的历史时期内,却很少有学者对其进行深入而系统的研究。这两个方
面情况的长期存在,或者说翻译领域被历史学界、被理论界长期忽视的状
况造成的直接影响便是,翻译一直被当作一种“雕虫小技”。在很长一个
历史时期内,语言学家对翻译问题不予重视,历史学家对翻译活动熟视无
睹,知识界对翻译的认识几乎是零。这在很大程度上使翻译活动在两个
方面被遮蔽:一是翻译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作用得不到足够的承认;
二是对翻译的种种问题得不到科学、系统的研究。尤为耐人寻味的是,
对翻译的这种轻视态度不仅仅来自翻译界的外部,而且还来自翻译界的
内部。翻译界内部的这种自我定位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其他学科对
翻译的看法,渐渐地也在有关的学界形成一种偏见:翻译为雕虫小技,不
登大雅之堂。因此,翻译的作用得不到应有的承认,对翻译的理论研究
得不到学界的关注和支持。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才
逐渐开始改变。
长期以来翻译家本身专注于翻译实践,忽视了对翻译问题的理性思考
1
汉诗英译的主体审美论
与系统研究,这不能不说是个历史的误会。但是,丰富的实践与贫乏的理论
之间所产生的这道深深的裂痕却不能完全掩盖在数千年的翻译历史中。翻
译活动的特殊性提出了种种问题和困难,而面对这些问题和困难,翻译家们
也不可能视而不见,无动于衷,因为它们是无法回避的客观存在。从这个意
义上说,翻译家们对翻译理论思考的忽视,并不说明翻译就没有理论研究的
必要,也并不意味着翻译的种种问题因为翻译家的忽略便不存在。
事实上,在漫长的翻译历史中,翻译家们在不同的历史阶段进行着形
式多样的丰富实践,虽然对实践中所出现的问题,还没有以一种清醒的理
论意识去加以关注,但他们针对这些问题所采取的种种手法、策略,他们
总 在实践中积累的一些经验、体会,尤其是他们从中悟出的一些道理或原
序 则,是一笔笔非常珍贵的遗产。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些弥足珍贵的译
事经验,由于学界长期以来没有予以重视与关注,像一颗颗散落的珍珠,
被历史所尘封,无法发出其耀眼的光芒。
从上个世纪 年代开始,一批具有强烈的探索精神和清醒理论意识
50
的学者,如前苏联的费道罗夫、英国的卡特福德、加拿大的维纳与达尔贝
勒内、法国的乔治·穆南等,试图以语言学为指导,打开翻译研究的大门,
将数千年来一直处在技艺层面的翻译经验纳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