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预防和治疗中暑知识.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预防和治疗中暑知识

中暑的中医药预防保健中暑是因为空气中的水分减少,亦使体内水分的蒸散增加,所以夏秋天是中暑最好发的季节。在酷热的环境中,当人体体温上升时,身体机能会自然地作出一些生理调节来降低体温,例如增加排汗和呼吸次数。当环境温度过高,这些生理调节不能有效地控制体温时,水分大量流失,体内酸碱值来不及补充,会造成头晕、恶心、虚脱等现象称之为中暑。当体温升至摄氏四十一度或以上时,患者更会出现全身痉挛或昏迷等现象,称为热痉挛。此时,若不及时 替患者降温及进行急救,便会有生命危险。一、发病机理(一)体内产热增加其中有三个导致体内热理增加的主要因素要注意:外感热病、体力劳动及服用某些产热的药物。(二)体外产热聚集高热和潮湿可以导致环境温度的累积;热浪和阳光下暴晒可以导致中暑;气温达到 33 度或以上时,最容易中暑。而每天在有冷气的环境中逗留两小时,将有助降低中暑的发病率。(三)散热降低以下有七个因素可以削弱身体的散热能力:1、脱水:容易流汗或有多汗症的人。2、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的病人。3、年纪大的人:因为新陈代谢较差体内的热能排散不出去。4、肥胖:新陈代谢的降低及体表脂肪太多无法散热而造成。5、不适当的衣服:夏天应多穿棉质的衣物,少穿尼龙或不透风的质料。6、某些皮肤病:如干癣、湿疹、过敏性荨麻疹等。7、药物:如某些补性较强的中药 : 十全、补中益气汤、八味地黄丸等等。任何增加产热或降低散热数量的因素都可能会超过身体热量调节的限度,从而导致热病的发作。二、易中暑人群(一) 过胖人士; (二) 患病者(中医证型中属气阴虚为多); (三)年纪较大者; (四) 小朋友。三、中暑的预防1. 避开烈日。2. 多喝水。3. 喝稀释的电解质饮料。4. 避免以盐锭剂补充盐分。5. 避免酒精。6. 避免咖啡因的饮料。7. 勿抽烟。8. 慢慢适应气温的转变。9. 从事户外活动应放慢速度。10. 过于炎热时可以冷水冲淋头部及颈部,当水分蒸散时可帮助散热。11. 中暑可能在连续几天内逐渐地虚脱,如有体重在数天内直线下降的情况,应加以留意。12. 戴帽子可减缓头颈吸热的速度,特别是秃头或逐渐秃头的人。13. 勿打赤膊,以免吸收更多的辐射热,通风的汗衫反而有消暑的作用。14. 选择浅色的衣服,纯棉的衣物最为透气。15. 一旦中暑,请为患者泼水,将患者移到有冷气的地方,如果患者意识清楚,则给予补充水分,再以冷毛巾湿敷患者。四、中医预防中暑的保健(一) 饮食清淡食物方面,莲藕、莲子安神,百合养肺,都适合入菜。木耳、扁豆及传统豆腐(含石膏)、芹菜有降火功效,也是夏季菜肴佳品。辛辣食物如葱、姜、蒜等不宜大量食用,以免造成肠胃负担。(二) 清晨早起,午后小睡夏天可以晚睡一点,但不要熬夜。中医认为,晚上 11 点至凌晨 3 点主肝胆经的循行,在 11点以前入睡,肝胆经才会得到保健。(三) 预防暑热及感冒流汗吹风造成的感冒,最容易造成暑热难解,所以流汗后最好赶快擦干,避免吹风及吹冷气。(四) 调整运动时间夏季不适合剧烈及长时间的户外运动,尤其是早上十点到下午三点这段时间。(五) 以静养心,去除烦闷风暑湿热环境变化的「外火」,加上情绪抑郁久后变化成的「内火」侵袭人体,就会造成生理机能失调,产生百病。五、中暑的中医治疗方法(一) 刮痧。(二) 按摩穴位:合谷、曲池、足三里、百会、肩井。(三) 拔罐:肩部(如图一)、手肘(如图二)。(四) 放血:刺络放血(请由医师执行)。(五) 服中药:清热解毒利湿的药。六、中医的食疗(一)消暑祛湿汤:材料:冬瓜(连皮)、鲜荷叶、赤小豆、扁豆,也可加葛根。作用:加强运化、利水。(二)舒筋活络汤:材料:桑枝、丝瓜络、葛根。作用:针对四肢无力酸软的患者较适合 。(三)解暑汤:材料:绿豆熬粥或煮糖水。作用:清暑热,一般的民众皆可服用。(四)健脾方:材料:姜皮煮水。作用:行气活血,强化脾胃,对一些消化功能不佳者较适当。(五)生脉饮:材料:参须、麦门冬、五味子。作用:强心补气阴,对一些动不动就喘起来及整天有气无力的患者较适当。(六)翠衣凉茶:材料:西瓜皮、石斛、生甘草。作用:清热解渴,针对整天口渴口干非常厉害的病人。(七)清暑明目茶:材料:决明子、菊花、枸杞子。作用:明目润肠,有便秘者服用更佳。(八)祛暑清心茶:材料:杭菊花、竹叶心、麦门冬、鲜佩兰叶。作用:清心祛暑热,若有失眠问题者服此方尤佳。(九)西瓜翠衣汤:材料:西瓜皮(黄肉者尤佳)洗净,煮成茶当开水喝。作用:清热解暑,针对一般民众皆可服用。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