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科学评论版.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宋明科学评论版

(一)创立背景: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 (二)创立过程 创立:北宋五子 成熟:南宋朱熹 发展:陆王心学 宋明理学 (三)历史影响 (一)创立背景:儒学在困境中发展 困境 表现: 汉末、魏晋、儒学地位进一步动摇 原因 佛教、道教的兴起与传播 儒学本身的问题与缺陷 发展 唐中后期,韩愈、李翱提出复兴儒学的主张 北宋的儒学复兴运动 为理学产生奠定基础 理学形成的历史背景: 儒佛道并行,吸收佛道精华解释儒家义理,推动儒学的理论化与思辨化 宋统治者为改变五代以来分裂、动荡局面,迫切需要加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重树纲常伦纪 宋代重文轻武,对学术较少干涉,书院讲学兴盛,学术活跃 社会经济迅速恢复发展 ④宽松环境: ⑤经济基础: 儒学家推动复兴儒学活动 二、宋明儒学的发展 ▲理学形成与发展,儒学形成完整理论体系 ①思想渊源: ③政治需要: ②主观努力: ▲基本史观: 1. 文化的发展由当时社会经济、政治发展水平与状况决定 文化是经济发展的结果,是政治变动的反映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2.一定时期的文化是对一定时期经济、政治的集中反映,并对经济、政治的发展起巨大作用 (一)理学的创立: 1.思想来源: 儒学+佛教思想+道教思想 把儒家的忠、孝、节、义上升到天理的高度,形成一套以理为核心的思想体系——理学(新儒学) 2、基本含义: ③主张“存天理,灭人欲” ⑴理(性)与气(形)浑然一体,共同构成万物 ⑵先有理后有气 三、程朱理学 ▲理气论: ④格物致知 2.南宋:朱熹主张 ▲心性论: ①核心:理之源在于天理(宇宙之心) ▲客观唯心论 ②把天理与社会伦理规范、个性道德品质结合 ▲人们应克制感情、欲望,让道德理性(天理)来支配与指导行为 ▲对象(物):天理、人伦、圣言、世故 ▲方法:博学、审问、慎思、明辨,循序渐进 ▲局限: 1.不利于自然科学探究 2.崇尚探究义理,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⑴天理就是三纲五常,是人性最高境界 ⑵人性与天理一致,即性本善 ⑶人性(善)被后天欲望(心)蒙蔽 ▲目的:明道德之善,不是求科学之真 ▲评价: 创立 继承、发展, 完整体系 ▲二程与朱熹的关系: 三、程朱理学 3.影响: ①适应封建统治者的政治需要,备受推崇,南宋以后成为长期居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力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⑴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成为科举考试的教科书 ⑵成为官方哲学,维护专制统治 ⑶强化纲常礼教,束缚人性 ③影响远及日本、朝鲜(朱子学)以至欧洲 ②对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影响很大 ④利于加强道德修养,约束自我言行、欲望,建立理想人格,塑造民族性格,凝聚民族精神、复兴民族文化 (三)理学的发展——心学 1.心学的特点: (1) 强调学问的目的在于做人 (2) 主张扫除细枝末节,直奔主题 四、陆王心学 1.南宋:陆九渊主张 ——心学奠基人 ①核心:心是宇宙万物的本源 “心即理” ▲“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 ②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 ▲主观唯心论 2.明中期:王阳明 ——心学的集大成者 ①背景: ⑴明朝中期阶级矛盾尖锐,社会动荡,封建专制统治陷入危机 ⑵程朱理学官方化与成为科举教材以后,功利逐渐掩盖学术应有的探究精神,崇尚空谈,不务实际,无法解决社会问题 ⑷继承与发展陆九渊的心学,吸取佛教禅宗“心外无佛,即心是佛”的思想 ⑶为挽救封建统治危机,必须整治人心 课堂活动1 阅读材料,探讨心学思想 材料一 陆九渊说: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世界” 材料二 王守仁同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时,朋友指着山中开花的树木问:“你说天下无心外之物,山中树上的花自开自落,同我心有何相关? ”王守仁回答:“你不来看此花时,此花与你的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过来,就说明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理在心中。 风吹旗动,一位僧人说是旗动,另一位说是风动,慧能过去跟这两位僧人说,既不是风动,也不是旗动,是仁者心动。 佛教禅宗传到了第五祖弘忍大师,弘忍大师当时在湖北的黄梅开坛讲学,手下有弟子五百余人,其中翘楚者当属大弟子神秀大师。神秀也是大家公认的禅宗衣钵的继承人。弘忍渐渐的老去,于是他要在弟子中寻找一个继承人,所以他就对徒弟们说,大家都做一首偈子(有禅意的诗),看谁做得好就传衣钵给谁。这时神秀很想继承衣钵,但又怕因为出于继承衣钵的目的而去做这个偈子,违法了佛家的无为而作意境。所以他就在半夜起来,在院墙上写了一首偈子“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这首偈子的意思是,要时时刻刻的去照顾自己的心灵与心境,通过不断的修行来抗拒外面的诱惑,和种种邪魔。是一种入世的心态,强调修行的作用。而这种理解与禅宗大乘教派的顿悟是不太吻合的,所以当第二天早上大家看到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