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男中音托马斯·汉普森演唱与艺术歌曲《菩提树》.docxVIP

浅析男中音托马斯·汉普森演唱与艺术歌曲《菩提树》.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男中音托马斯·汉普森演唱与艺术歌曲《菩提树》

  托马斯?汉普森(Thomas Hampson)不仅是当今世界拥有最美的嗓音之一的男中音歌唱家,还拥有超凡的表演能力。一站上舞台,他的心里就只有一件事:把人物演活,感动观众。因此,他在世界各大歌剧舞台和音乐会上的演出受到了观众和评论家的一致喝彩。  一、享誉世界的歌唱家  托马斯?汉普森(Thomas Hampson,1955-)美国男中音,1955年6月28日,出生于美国印第安纳州的埃尔克哈特,1977年毕业于东华盛顿大学获学士学位1978年曾赢得“洛特?莱曼”奖,1982年在圣路易斯歌剧院出演《女人心》中的古列尔摩一角引起广泛注意,一跃成为美国当代最杰出的男中音,演出于世界最负盛名的歌剧院。  汉普森在华盛顿长大,师从过玛丽埃塔.科尔(Marieta Coyle)、伊丽莎白.施瓦茨科普夫、马提尔.辛格(Martial Singher)和霍斯特.龚瑟(Horst Günther)。他以多才多艺著称,除在歌剧、轻歌剧、音乐剧、宗教作品领域均有建树外,他还在录音、研究以及教育领域获得了诸多成就。  1980年,托马斯.汉普森在斯海尔托亨博斯国际声乐比赛中获得二等奖,并成为1981年首次在大都会歌剧院演员。在1992年,汉普森在华盛顿大学获得了学士学位。他在2003年录制的瓦格纳唐怀瑟收到了格莱美奖最佳歌剧录音,并被认为是美国领先的男中音。汉普森的歌剧曲目涵盖了广泛的角色。同时托马斯汉普森也是一个著名的艺术歌曲演唱家和独奏家。汉普森获奖无数,其中包括六次格莱美奖题名、两次爱迪生奖(荷兰)、两次法国唱片大奖、三次留声机大奖、古典回声将以及戛纳古典音乐奖。汉普森还拥有华盛顿惠特沃斯学院、旧金山音乐学院的荣誉博士头衔,并且是伦敦皇家音乐学院的荣誉成员,被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授予“室内乐歌手”的头衔,美国国家艺术协会为了表彰他在音乐教育领域取得的成就授予他奖章。  托马斯?汉普森从罗西尼到威尔第和普契尼歌剧,从蒙特威尔弟到布里顿和亨策 ,演唱的歌剧剧目角色跨度广泛,他曾在罗西尼《威廉?退尔》、柴可夫斯基《尤金?奥涅金》、马斯内的《维特》中饰演主角,并曾参演了布松尼的《浮士德博士》、安布罗西?托马斯的《哈姆雷特》、威尔弟的《麦克白》、莫扎特的《唐?乔凡尼》、弗里德里希?采尔哈的《施坦弗尔德巨人》(世界首演)。  同时,托马斯?汉普森还是颇受欢迎的民谣歌手和擅长演唱舒伯特、胡戈?沃尔夫、约瑟夫?马克思、施特劳斯、马勒作品的艺术歌曲演唱家。  二、《菩提树》的艺术特色及大意  《菩提树》是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创作的声乐套曲《冬之旅》中的一首歌曲。由于这首作品的旋律优美动听,情感表达细腻,因此它成为舒伯特创作的大量艺术歌曲中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  《菩提树》的篇幅不长,但是舒伯特在创作中注入了严密的逻辑思维。无论是歌曲的旋律、调性、结构、和声以及钢琴伴奏都严密地融合为一体。分析和学习《菩提树》创作的逻辑思维,能对舒伯特高超的创作手法有所了解,对学习作曲以及演唱和欣赏这首作品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声乐套曲《冬之旅》的歌词全部选自诗人缪勒所写的诗歌,《菩提树》是其中的一段。这首诗歌有四段。第一段:―个流浪汉来到一口古井旁,望着一棵生长在井边的菩提树,回忆起童年在树下度过的欢乐时光。第二段:望着菩提树,流浪汉对今日贫困潦倒的流浪生活发出感叹。第三段:凛冽的北风刮落了流浪汉的帽子,也打断了流浪汉的回忆。第四段:虽然外出流浪多年,流浪汉常常听见菩提树的召唤,并且期盼菩提树能带给他平安。  三、歌唱中的艺术展现  舒伯特根据歌词中的“流浪汉”的形象创作了一个呈示“A”乐段,这段音乐旋律简单而动听,带有伤感的情绪。第一句,歌唱家在演唱时起音非常含蓄、柔和,“Am Brunnen”几乎全用吸着的状态挂住高位“眉心”用mp(中弱)力度一气呵成;它是由两个平行乐句构成,前两句用的是“完全重复”的作曲手法,第二句,在前句含蓄、柔和的前提下,稍微的有所展开,声音线条更流动。后两句用的是“不完全重复”的作曲手法,第一句和第三句还形成了相“呼应”关系,可见舒伯特的旋律线条设计是非常细腻的。最后一句“zu ihm”完全挂住高位“眉心”使用半声,气息拉住,更加内敛、含蓄的吟唱出来。由于创作手法的简练,所以“A”段的旋律极其容易记忆。  在“A”段,流浪汉在回忆美好时光时,用色彩明亮的大调性。而流浪汉回到困苦的当下时,用色彩灰暗的小调性。因此又产生了第二段-“A1”,这一段是把“A”的音乐一模一样的移到同名小调,使得旋律色彩突然变得暗淡。  乐段“B”是一个调性不稳定的乐段,歌词描写的内容是:凛冽的北风吹来,直扑上我的脸,把头上的帽子吹落。一开始用的铿锵有力的声音,似乎表现出一种对困苦生活有力的抗争;中间句子延续这种有力的、连贯的、大线条的语句,最后一个音沉重的落在B音上,似乎暗示着

文档评论(0)

qiwqpu5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