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地压复杂动力灾害防治工作.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冲击地压复杂动力灾害防治工作

* 6. 卸压爆破 深孔爆破技术是将控制爆破技术引入到冲击地压防治领域中,深孔爆破能够有效地降低顶板岩层的能量积聚,促使应力得到释放,从而降低了冲击地压发生的危险性。 施工方法:深孔爆破孔径42mm,孔深10~20m,爆破孔间距6.0m,每两个爆破孔中间打一个卸压孔,每孔装药量4.5㎏,用黄泥和水炮泥封孔,封孔长度不小于5.0m。为保证达到起爆效果,每孔内装2个炮头,每隔10个药卷一个炮头,每个炮头加工 2个瞬发电雷管。放炮时每孔内两个 炮头的4个雷管采取并联方式连接, 孔与孔之间采取串联方式连接,一次 起爆3个孔 。 *     (三)冲击地压安全防护措施 安全防护措施是防治冲击地压的最后一道防线,同时也是发生冲击地压时员工的生命线,因此即便采取了区域、局部治理措施,也不能放松安全防护措施。 加强巷道支护,减缓冲击强度,保留生存空间; 个体防护装备,保护作业人员身体重要部位免受冲击伤害; 构筑防冲击屋,为固定岗位提供安全环境和避难场所; 压风自救系统,为避难人员提供新鲜空气; 设备物件捆绑,防止冲击过程中设备物件飞扬伤人; 作业人员控制,避免群死群伤重特大事故,利于事故救援。 * 1.加强巷道支护 (1)全封闭U型钢棚(O型棚)支护 全封闭U型钢棚(O型棚)支护方法,具有初撑力大,支护强度高,抗冲击能力强,良好的可缩性,支护结构完整等特点。实现了对巷道的全断面支护,对两帮和底板的控制能力强,可以有效降低巷道两帮收敛和底鼓速度,减少巷道维修施工量。发生冲击地压时,可以有效保护巷道,保护作业人员和设备安全。 冲击载荷过大时,O型棚可以 通过搭接部收缩来卸压,仍然 保持完整的支护结构,有效遏 制冲击地压造成巷道冒顶、 底鼓、摧毁支架及颠翻设备 等现象,可以避免因巷道破 坏造成通风系统中断引起瓦 斯积聚,减轻冲击地压对作 业人员造成的人身伤害程度。 * (2)巷道垛式液压支架支护 对于巷道岔口、构造区域、煤柱边缘等冲击危险性较大的地点,使用巷道垛式液压支架,提高巷道支护强度。每组垛式液压支架由四根液压支柱与高强度的顶梁、底梁组成,尤其注重加强了对巷道底板的支护强度,对减缓冲击强度和有效保护巷道空间具有十分明显的效果。沿巷道方向将若干支架相邻摆放支撑,即形成牢固的巷道空间。 * (3)巷道超前液压支架支护 采煤工作面两端头和掘进工作面掌子头等超前应力集中区域,受动压影响显著,顶底板来压大,易发生冲击地压。使用巷道超前支护支架,可以提高巷道支护强度,减缓巷道顶板移近速率,有效保护巷道,防止冲击地压和顶板事故。 巷道超前支护支架,两架为一组,两个底座之间连接有移架千斤顶,可在各种矿井巷道内进行自移行走式支护。支撑状态时,立柱伸出,顶梁和底座分别支撑巷道的顶底板。自移行走时,前面一组中的一架降架,即立柱收回,此时千斤顶和防倒千斤顶处于随动状态,顶梁离开顶板后,千斤顶和移架千斤顶伸出,由于后面的支架处 于支撑状态,前面的这架将被向前 推移一个千斤顶行程,然后其立柱 升起,支架处于支撑状态。这时后 面的支架立柱降低顶梁离开顶板, 然后千斤顶和移架千斤顶缩回,则 后面的支架被向前拖移了一个行程。 立柱升起,支架重新处于支撑状态。 * (4)防冲巷道液压支架支护 采煤工作面顺槽处于原生煤体或邻近地质构造的巷道,冲击地压严重,采用防冲巷道液压支架支护。这类巷道受采掘扰动大,矿压显现强烈,巷道顶底板及两帮收敛速度很快,巷道维修维护工程量巨大,且极易发生冲击地压。这类巷道要杜绝刚性支护,采用高强度可缩封闭式支护。 防冲巷道液压支架由顶梁、底梁和液压支柱构成。拱型顶梁由2段弧形梁铰接组成,底梁由2个底座和1段中节铰接组成,顶梁和底梁间 由液压支柱支撑。支架整体呈O型, 与O型可缩钢棚同时使用,交替平 行布置安装在O型棚棚空内。防冲 巷道液压支架具有初撑力大、支护 能力强等特点,实现了对巷道的全 断面支护,对巷道底板和两帮控制 能力强。能够有效保持巷道断面, 防止巷道底鼓,保护作业人员和设 备安全。 * 2. 个体防护装备 研究表明,发生冲击地压后,人员受伤的主要部位是头部,占90%以上,其次是胸部,包括肋骨折断等占60%。而内部器官的损坏主要是肺、心、胃等占19%,再其次为上下肢的折断也占19%。原有的矿用胶帽佩戴时,盔体与人体头部之间间隙较小,没有缓冲材料,发生冲击时,冲击力直接作用于人体头部,且胶帽的抗冲击强度不足,易破裂失效,绑绳过细,

文档评论(0)

173****783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