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节 种群和群落.ppt

  1. 1、本文档共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章节 种群和群落

一、概念: 1、种群: 在一定自然区域中,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2、群落: 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或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所有生物构成的整体。或一定自然区域中, 相互之间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 例: 一个池塘中所有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组成的群体。 二、群落研究的问题: (一)、群落的物种组成: 1、物种: 在自然状态下能够相互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个体。 2、不同群落在物种组成上的区别: 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①组成不同群落的优势物种不同。 ②不同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不同。 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3、生物之间的关系: A、种内关系: 种内互助 种内斗争 对生物的生存均有利 B、种间关系: a、捕食: 概念: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 注: ①动物以动物为食是捕食,动物以植物为食也是捕食。 例:狼吃羊,羊吃草 ②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捕食者一般不可能把被捕食者全部吃掉。两者相互制约着种群数量,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使两者之间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 曲线图: 时间 个体数量 A B 特点: 两种生物呈现“先增者先减,后增者后减”的不同步变化,先增先减的一般是捕食者,后增后减的一般是被捕食者。 (资料2) b、竞争: 概念: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 结果: 常表现为相互抑制,有时表现为一方占优势,一方处于劣势。 (资料1) 曲线图: 时间 个体数量 A B 时间 个体数量 A B 两种生物竞争力相当,表现为相互抑制。如:牛和羊。 两种生物竞争力不同,表现为一方占优势,一方处于劣势。数量上表现为“你死我活”的同步性变化。如: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 特点: 注: 在同一环境中,存在竞争的两种生物并非不能共存,因为周围还有其他生物的影响。 c、寄生: 概念: 一种生物(寄生者)寄居于另一种生物(寄主)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 特点: 对寄主有害,对寄生者有利。如果分开,则寄生者难以单独存活,而寄主会生活的更好。 类型: 体内寄生: 生活在寄主体内,一般为异养厌氧型的生物。如:蛔虫(细胞中无线粒体) 体表寄生: 生活在寄主体表,一般为异养需氧型的生物。如:蚊,虱,菟丝子(寄生植物,不能光合作用) d、互利共生: 概念: 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如果分开,至少有一方不能独立存活。 曲线图: 时间 个体数量 A B 例: 特点: 数量上同增同减,表现出“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 补充: 共栖: 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对一方有利,对另一方也无害,或者对双方都有利,但两者分开后都能独立生活。 例: 鳄鱼和千鸟,犀牛与牛脊鹭 大豆与根瘤菌 地衣 *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第1节 种群的特征 第2节 种群的数量变化 第3节 群落的结构 第4节 群落的演替 第1节 种群的特征 一、 概念 二、 种群的特征 一、种群的概念: 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二、种群的特征: 种群研究的核心问题: 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 (一)种群密度 (二)出生率和死亡率 (三)迁入率和迁出率 (四)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一)种群密度: 1、概念: 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种群最基本的特征 2、测定方法: 取样调查法(估测) 1)样方法: 适用范围: 一般是植物或活动范围较小的动物(如蚯蚓)。 调查方法: 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校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关健: 随机取样 五点取样法 等距取样法 样方面积应以种群数量达到稳定的最小面积为宜 确保所选样方具代表性,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使获得的结果更接近真实值 五点取样法 等距取样法 2)标志重捕法: 适用范围: 一般是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调查方法: 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来估计种群密度。 计算公式: M N = m n 第1次捕获并做上标记的个体数 重捕个体中有标记的个体数 种群个体总数 重捕个体总数 N= M·n m 注: ①相同环境下,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不同; ②不同环境下,同一物种的种群密度也不是固定不变的 (二)出生率和死亡率: 1、概念: 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2、对种群密度的影响: 直接影响因素,决定种群密度的主要原因之一 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将增大 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将稳定 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将减小 控制人口增长的措施: 降低人口的出生率 (三)迁入率和迁出率: 直接影响因素,决定种群

文档评论(0)

skvdnd5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