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生态重点详细.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7年整理】生态重点详细

生态重点 1.城市建设中的地质问题: 1、a城市地质稳定性b城市地质安全性c城市地质基础d城市地下水供水条件 2.影响城市建设的主要地质因素a工程地质b水文地质c地质构造d地壳升降活动e地震 3.地下水按其成因及埋藏条件分为(滞水、潜水、承压水),具有城市用水意义的地下水主要是(潜水和承压水) 4.地震概念: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是地壳自然快速颤动,应力突然释放引起的剧烈地壳运动。地震的原因主要是有构造的、火山的、陷落的以及其它人为因素诱发的地震。 地震类型:根据地震的成因,地震可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塌陷地震、诱发地震和人工地震 震源:地下岩石首先破裂的地方称为震源。 震中: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位置称为震中。 震级:表示地震波强弱程度的标度称为震级,是震源释放能量大小的级别,通常用里氏震级标准划分。 烈度:地震时地表震动的强度称为烈度,表示地震对地面及建筑物的影响与破坏程度,它和震级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基本烈度: 当以地震烈度为指标,按照某一原则,对全国进行地震烈度区划,编制成地震烈度区划图,并作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依据时,区划图可标志烈度便被称之为“地震基本烈度”。 设计烈度: 设计烈度是指在工程设计中,根据安全和经济需要加以调整的基本烈度。一般建筑物可采用基本烈度为设计烈度。 世界四大地震带:a环太平洋地震带b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c大洋中脊洋脊大陆裂谷地震带d大陆断裂谷地震带 5.从城市规划布局考虑提高综合抗震防灾能力的主要措施:a避免在强震区建设城市b按照用地的设计烈度及地质地形情况,安排相依的城市设施。c对易于产生次生灾害的设施,要先期措置合适地位d按震时的安全需要,安排各种疏散避难的通道和场所e保护好城市重点工程设施。如城市生命线工程(供水、供电、供气、通信、机场、车站、桥梁等),医院、消防等重要设施部门,以免震时受到损坏,市城市机能瘫痪。 6.城市化引起的地貌过程变化:a流水作用过程的变化b重力作用过程的变化c喀斯特地貌过程的变化 7.地貌营力过程和效应,尤其是人类作用营力和效应:①自然地貌营力是间接的城市地貌过程,有风化过程、重力过程、流水过程、风沙过程、海岸过程、岩溶过程、冰缘过程等,是叠加在人类作用上的自然因素②人类作用营力和效应:人类作用营力是直接城市地貌过程,如堆积过程和剥离过程,或称建设过程和破坏过程。其方式分别有修造、扩建、改造、填埋、拆迁、开凿等,作用过程直接快速,改造或创造新的城市地貌体。这些人类造貌过程,又产生了一系列环境地貌效应a地面侵蚀,是一种现代城是常见的一种地貌营力过程,是由于流水作用产生的,城市建设活动破坏了地面尤其坡地的相对稳定性,因而引起A片状或线状侵蚀过程加速,坡面后退B表面切割加强,狗骨发育,地表破碎,加速物质转移C坡地失稳,如人工切坡、坡顶增载、坡地建筑,破坏力的平衡,减低抗剪抗压强度,导致滑坡、坍塌b河湖淤积,自然界河流沉积作用,是由于河床坡度变缓,渗流、蒸发大量减少,或人工筑坝改道等原因减少流量,引起水流动力降低,致使搬运的物质沉积下来。而城市化的结果,高楼大厦、柏油马路代替了原来的森林、草被,从而导致流域水文状况发生变化,改变了水循环方式,局部地表径流加强。 8.城市地貌灾害:a地势造成的城市洪涝灾害b重力作用造成的滑坡、崩塌灾害c人为作用产生的地面沉降 9.城市化对气候的影响及机制: ㈠城市气候的基本特征:⑴辐射和气温①城市直接辐射和总辐射比郊区少②城市气温比郊区高,形成城市热岛(2)风和湍流①城市的风速比郊区小,风向不稳定②城市空气多湍流运动,有热岛环流和城市风(3)蒸散和湿度,城市蒸散量和空气湿度比郊区小(4)云和雾①城市云量比郊区多,尤其是低云②城市的雾比郊区多,有的还有光化学烟雾(5)降水,城市降水比郊区多,尤其是对流性降水。因为城市空气中凝结核多,城市下垫面的热力、动力作用,促进对流运动,气流上升,凝结产生降水和伴随着对流行天气较多。 10.热岛效应:城市气温高于四周围郊区,这是城市气候中最普遍存在的气温分布特征。如果绘制等温线图,则形成等温线呈闭合状态的城市气候高温区,人们把这个高温区比喻为立于四周为较低温度的乡村海洋中的孤岛,称为城市热岛,而这种城市气温高于四周郊区的温差现象称为热岛效应。 热岛效应的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一)城市热岛的空间分布(1)水平分布,大量观测资料证明,在水平方向上①城市高温中心出现在人口密集、建筑密度大、工商业最集中的城区,因为人为热多,建筑密集②城市高温区内等温线稀疏、气温水平梯度小,而城市边缘水平梯度大、等温线密集,因为下垫面差别大,人口、活动等梯度大③闭合等温线分布和走向大致与城市轮廓平行④城区内由于土地利用类型和下垫面性质不同,气温也有高低之别。(2)垂直变化,在垂直方向上,城市热岛强度随高度的变化因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kvdnd5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