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先进人物之好人好事
徐旗成:一心为民的好支书在永寿县豆家镇何谈村 ,有这样一个人,在人生的不惑之年,把群众的期盼化作五峰山一样的力量,短短3年多,推开了一扇扇致富之门,把这个以偏远、闭塞、贫穷著称的小山村变成全镇乃至全县闻名的先进村、模范村、文明村。
他,就是何谈村党支部书记徐旗成。
2008年9月24日,对于43岁的徐旗成来说,注定终生难忘。这一天,他高票当选为村委会主任。
也就是在这一天,徐旗成不得不放下经营多年的联合收割机、“50”拖拉机,放下120多只羊、80多亩麦地、6亩苹果园……放下每年10多万元的收入,去接管这个“烂摊子”——何谈村。
何谈村坐落在豆家镇西南角,三面临沟、一面傍山,距镇政府13.5公里,属全镇最远的村,该村只有一条1.5米宽的山路通往外界,即使前往周边最近的村子,也至少得走4.5公里,由于地形特殊,被豆家镇群众戏称为“小台湾”。而且,村民绝大多数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逃荒避难的人,不足300口人的村,祖籍竟达“九省十八县”。
路,就是何谈村的命,非修不可!如果修不好,我就立马走人!——徐旗成
上任伊始,该从哪里着手?
在半个月后的村干部会上,经过一翻激烈讨论,大家最后一致认为“修路”是最为紧要的事。从10月下旬起,徐旗成和闫琪积极前往县发改局、交通局等部门跑项目、争资金,最后在表哥的帮助下,终于落实了项目。
在村民大会上,徐旗成将修路的决定和盘托出,没想到招来一片质疑声:“这可不是普通的路,钱从哪儿来?”、“人老几辈都没修成,就你!”、“你刚上手,可得想好了!”……甚至有人私下放出狠话:“徐旗成要是把路修成了,我就颠倒着从他家门口经过!” 面对群众的声声质疑,徐旗成没有退缩,反而抛出一句滚烫的话:“路,就是何谈村的命,非修不可!如果修不好,我就立马走人!”然后,他胸有成竹地说,钱已筹集了196万。经他这么一说,村民大会很快通过修路的决定。会上还决定,每名群众捐200元修路款。
随后的3天里,5.8万多元捐款悉数到位,而徐旗成一人就拿出4万多元。
鞭炮响起来、锣鼓敲起来。3月14日,工程队正式进驻何谈村。这一天,群众自发地来到村委会庆贺,并送上牌匾。
然而,也就是在这一天,由于启动资金没有到位而无法施工,望着雀跃欢呼的群众,徐旗成二话没说,将自家余粮卖了3万多元,1元、5元……100元,有零有整地装满塑料袋,当他将塑料袋拎到包工头李春英面前时,亲眼经历卖粮一幕的李春英热泪盈眶地说:“没见过你这么好的村干部,既然你能为群众的事卖粮,啥也别说了,我为村里捐1000元!”
“卖粮”的事传开后,村民们深受感动、备受鼓舞,有3户村民立即垫支8千多元,群众也纷纷义务加入到修路大潮中,你家出车、他家出力,家家争先、户户恐后。
修通村公路的日子,如同何谈村的山路泥泞而漫长!10个月里,徐旗成与施工队同吃同住,常常5点早起,深夜收工,甚至好几次挂着吊针忙碌;10个月里,由于路长、坡陡、地质结构复杂,致使出现5次塌方和13次地下水涌出,他第一个跑到现场救人、刨土、堵水;10个月里,当邻村群众以破坏本村路面为由,拒绝沙石运输车经过时,他又耐心地与之商议,甚至1天内处理此类事件10多起;10个月里,面对清理塌方、架桥等引起的资金再度紧缺,他又将自家120只羊和余粮卖了5万多元;10个月里,他将家务与农活全部抛给妻子一人,使自家6亩果园被腐烂病毁掉……
苦心人,天不负。2010年1月10日,一条长10.12公里、宽3.5米的水泥路展现在何谈村群众面前。一周后,工程顺利通过市交通局的验收。
为了纪念这段刻骨铭心的“修路之路”,村民集资建造了一座通村公路纪念碑。
通村公路修成后,群众看病购物、学生上学、农产品运输等都方便多了,离村多年的5户27位村民当年重新回到村里生活,有3个小伙订了婚,村民谈涛涛还娶回了村里10多年来的第一个新媳妇,彩礼只有2万。同时,这条路不但解决了本村本镇群众的出行难,也方便了周边乾县和礼泉几千名群众的出行难。
要不是徐书记,我这么艰难的人,咋能盖起新房!--特困户袁小刚
长期以来,何谈村绝大多数群众居住在土窑洞和土坯房里,特别是汶川地震发生之后,有10多户群众的房子倒塌了。
改善住房条件刻不容缓。
村干部会多次讨论后,大家决定实施整村搬迁,涉及群众82户,工程造价500多万元。
为确保顺利开工,徐旗成又以私人名义为10户群众在永寿邮政储蓄银行担保建房贷款21万元,找朋友向5个贫困户借款5万元,为15户群众担保赊下了砖瓦,还为4个特困户和五保户建起了“免租房”。“说是‘免租房’,其实就是白住!”徐旗成指着远处的一排崭新的房子说道。
2010年4月,和其它村群众一样,何谈人也掀起了建设新家园的热潮。该村群众的真诚和热情也牵动着各级领导的心,时任县委书记的李志坚和县长齐海斌多次带领县级涉农部门的负责人在何谈村召开现场办公会,积极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