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与影响评价一.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生态环境与影响评价一

生態環境影響評估學 2007 生態環境與影響評估 (一) *生態環境影響評估的定義 *六個案例與十項基本原則 鄭先祐 (Ayo) 臺南大學 環境與生態學院 教授 E-mail:Japalura@ 人類與環境的關係(歷史演變) The Four Ecological Phases Phase one: hunter-gatherer phase 授獵 - 採集的時期 (數萬年) Phase two: The early farming phase 早期的農耕(文明興起之前) (數千年) Phase three: The urban phase 城市文明的興起與發展 (數千年) Phase four: The high-energy phase 高耗能的時期 (近三百年) 10萬年來,人類平均每人每年消耗的能量。原始時期~10萬年前;狩獵-採集 ~1萬年前至10萬年前;早期農業~7,000 年前至1萬年前;文明興起:~1400AD;工業時代~1875AD;科技時代~1950AD。 科技讓我們可以享受得更多。但問題是資源的再生來源(太陽)並沒有增加。 Wackernagel, M. (1996) Our ecological footprint: reducing human impact on the Earth. 現代的科技不僅可挖掘出更多的資源,同時也造成許多的滲漏與浪費,且更是產生許多污染。 城市需要從其周遭環境獲取資源,用以維持城市人口的生活享用,其所產生的廢棄物則是要排出至其周遭地區。 人類對環境的衝擊,如同癌細胞? Fig. 1 The growth of London form 1880 to 1939. 癌細胞與都市發展相類似的特徵 1. 快速成長 2. 擴張侵入其它組織(環境) 3. 轉移(移民和都市化) 4.無特化(全球化的文化) 文明的象徵? Holes in the sky (大氣破洞) Ozone depletion was first discovered over the Antarctic in 1985, but data analysis shows it that been going on for ten years by them. Today. Two-thirds of the ozone disappears over an area the size of the United States each Antarctic spring. 現代文明下,企鵝的演化? 全球溫化的結果, 雨量分佈改變,惡劣氣候加劇! 現代理性的思考 科技的力量,再加上人口與慾望的增加,人類對生態環境的影響衝擊,愈來愈大,愈來愈複雜。 如何選取最佳的開發利用環境的方案?如何避免因開發所帶來的災變? Contents 前言:人類與環境的關係 (歷史演變) 基本認知: 生態學 ? 生態環境 (人類生態體系) 『評估』的定義 生態環境影響評估的基本目的 六個案例 十項基本原則 生態學 (ecology) Eco + logy = 生活邏輯 = 生活科學 Eco 取自 economy 的字首 Ecology = economy of Nature 生態學 = 自然的「經濟」 生態學 與 經濟學 圖 1 人類生態體系的三個層面。 圖 2. 文化-自然間的互動模型,譯自Boyden (1992), p.98。 生態體系 (人類與生態環境) 人類舉動對生態體系的影響(衝擊) 衝擊的分析與評價 (評估) 評估 (assessment) 評估 = 分析 + 評價 分析 (analysis):分析環境受到人為舉動的影響情況,包含環境背景的測定,以及預測其受影響的情況。 評價 (evaluation):將預測受影響的情況,權重其相對重要性,以及其受影響的程度。 評價,亦可稱為「彙整」(synthesis),彙整各種不同的影響項目,包含權重與影響程度。 選擇最佳路線 知識不同,經驗也會不同 知識和經驗是相輔相成的兩面。知識增長經驗的深度和廣度。 經驗引發求取知識的動力。 欠缺經驗的知識,是空的;欠缺知識的經驗,是淺的。 不同的個人,同時走過同一座森林,所得的經驗往往會因個人知識背景的不同,而有所差異。 基本目的 尋求最佳的計劃方案 (包含『零』方案)。 研擬因應對策,補救或減輕對策。 合理公平的分配或補償。 對生態與社會環境的衝擊? 環評需要依賴學者專家,分析與評價。 而且是許多各自不同領域的學者專家。 如此是否可以得到理性的結論? 選擇最佳的方案? 對全民福祉,永續考量,最佳的方案? 六個案例: 埃及的 Aswan 水壩的興建。 全球溫暖化對全球總生產量的影響程度。 小

文档评论(0)

wangsu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