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医探究进展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医探究进展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的常见病,从整个世界范围来看,60岁以上老年人占整个人口中的比例不断上升,而据2000年我国第5次人口普查的结果,预测原发性骨质疏松人数约为8800万人,约占总人口的6.97%,60岁以上的女性将患有绝经后骨质疏松和老年性骨质疏松,75岁以上的男性将患老年性骨质疏松[1]。老年人脊椎骨折、髋部骨折发生率增高,并发症严重,常长期卧床,失去生活能力,死亡率高达15%~30%,因此防治老年骨质疏松症不仅是现代医学界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一个社会化问题。
无论是男性或女性在40岁以后,发生骨质疏松的情况都在增加,其特征是骨量减少,特别累及脊柱、股骨头及长骨端,骨的体积、密度降低;有急慢性腰背痛。有时轻微外伤即可引起脊柱压缩性骨折、股骨头骨折及长骨端骨折。但没有其他骨代谢病所具有的生化及放射学异常表现。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占骨质疏松症的90%,分I型和Ⅱ型。I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生于55~70岁的绝经后妇女;Ⅱ型:老年骨质疏松症,发生于70岁以上的男性和女性。
祖国传统医学对人体生长发育衰老过程中骨骼代谢的有机变化已有了系统而完善的认识。祖国医学历来主张,肾藏精,肾之精气充养五脏六腑,主管人体生、长、壮、老、已。《素问#12539;上古天真论》指出:“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男子“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亦即女子十四岁,男子十六岁左右性腺、生殖系统初步发育。女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 男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随生殖内分泌系统的逐步发育成熟,身体肌肉骨骼的发育也达到顶峰。目前的研究表明,人体30~40岁骨量积累达到一生中的最高峰值,而且骨骼肌重量与骨峰值呈正相关。正是所谓筋与骨的隆盛。
《素问#12539;上古天真论》还谈到,女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男子“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八八,天癸竭,精少,肾藏衰,形体皆极,则齿发去。”人体40~50岁开始生殖内分泌腺系统功能减退,骨量也随着年龄增长逐年减少,女性在绝经后5~10年内骨丢失显著高于男性;每年约为峰值的2%~3%,此后逐渐减少。由《内经》论述可以看出,肾中精气掌管着“任脉、太冲脉、天癸、肝气”等男女生殖内分泌等物质,这些物质功能活动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筋骨从逐渐强盛到逐步衰败,所以称之为“肾主骨”,“肾之合骨也”,“肾生骨髓”,故有“腰者,肾之府,摇摆不能,肾将惫矣。”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展,原发性骨质疏松的研究也越来越提上了议事日程。有关学者在基础理论及临床治疗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基于传统中医药的理论认识和长期临床经验积累,肝肾不足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基本病理已达成共识,补益肝肾是为本病治疗的原则。
1 理论研究
首先在理论研究上,据全国十三省市骨矿含量调查合作组骨骼生长衰老规律和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预诊的研究结果:该研究采用单光子和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中国健康人群的桡尺骨、腰椎和股骨近端骨密度进行了测量,找出了骨骼生长发育和衰老的基本规律,从而确定了中国人群桡、尺骨,腰椎及股骨近端骨密度的正常值范围,同时证明了中医“肾主骨”理论的正确,其中肾虚组骨密度普遍低于健康人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2]。黄连芳等按照中医“肾主骨”理论,根据用羟基脲和泼尼松都能造成阳虚模型,也可能产生骨质疏松症的推论,用羟基脲和泼尼松造成阳虚模型,并观察了两者的阳虚状态下,对皮质骨的影响,C组分别与A1组和B1组比较,都出现骨吸收大于骨形成,导致骨量丢失,从而出现皮质骨变薄,骨髓腔增大。结论:致“阳虚”药物泼尼松和羟基脲均可引起大鼠骨质疏松,但二者造成骨量丢失的机理不尽相同[3]。
2 临床及实验研究
2.1 临床研究
有关方面的研究论述包含内容尤其丰富,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运用的观察中,对症状、骨密度、骨代谢生化指标和钙磷调节激素进行了分析研究。(1)如张氏以温补肾元为主,采用鹿角胶、龟版、紫河车和牡蛎等品,用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连服4个月,结果显效21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5%,骨矿含量、骨密度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lt;0.0l),尿钙、尿羟脯氨酸等骨代谢指标下降(Plt;0.05)[4]。 (2)邓氏治以温肾阳、滋肾阴、强壮筋骨,用生地、山药、山萸肉、泽泻、肉桂等,日1剂,4周后改为每周4~5剂,患者服用半年后,测得腰椎骨密度以及尺骨、桡骨骨矿含量明显增高(Plt;0.05)[5]。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