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电子设备结构设计技术讲座调格式.docVIP

推荐电子设备结构设计技术讲座调格式.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电子设备结构设计技术讲座调格式

电子设备环境防护讲座 梁绍文 2007年2月 电子设备的环境防护设计 1 第一章 电磁兼容(EMC)设计 2 1.1系统(整机)的电磁兼容(EMC)分析及防护措施 2 1.2机箱屏蔽设计 2 1.2.1基本概念 2 1.2.2屏蔽效能 3 1.2.3实心屏蔽体屏蔽效能的计算 4 1.2.4实际屏蔽体的屏蔽效能 5 1.2.5计算机系统的机箱屏蔽 7 1.3电缆的防护 9 1.3.1电缆的辐射/接收 9 1.3.2屏蔽电缆的选择 11 1.3.3屏蔽电缆的端接及滤波 12 1.4接地 13 1.5滤波 15 参考文献 17 2.1一些基本概念 18 2.2热量传递的基本方式及传热方程式 19 2.2.1导热的基本方程 19 2.2.2对流换热的基本方程 20 2.2.3辐射换热的基本方程 21 2.3电子设备的自然冷却 22 2.3.1机壳的热设计 22 2.3.2印制电路板组装件的热设计 23 2.3.3半导体器件用散热器热计算 26 2.4电子设备的强迫空气冷却 28 2.4.1强迫通风的风量计算 28 2.4.2通风管道设计及压力损失计算 28 2.4.3风扇的分类及其特性曲线 29 2.4.4 系统(风道)阻力特性和通风机工作点的确定 29 2.4.5通风机的选择 30 2.5机载计算机系统的热设计 30 2.5.1热分析 30 2.5.2主机机箱的热设计 31 2.5.3液晶显示器的热设计 32 参考文献 33 3.1概述 34 3.1.1橡胶减振器 34 3.1.2金属弹簧减振器 35 3.2减振器设计 35 3.2.1设计、选用减振器的原则 35 3.2.2橡胶减振器的设计 35 3.3设备的重心 38 3.4隔振系统的设计计算 39 3.4.1设计资料 39 3.4.2隔振系统设计 39 3.5 机载计算机系统的隔振设计 45 3.5.1振动试验要求 45 3.5.2振动试验环境的分析 46 3.5.3机载计算机主机箱的隔振设计 46 3.5.4液晶显示器的隔振防护 48 参考文献 48 4.1概述 49 4.1.1正确使用耐腐蚀材料 49 4.1.2阳极镀层和阴极镀层 49 4.2 金属镀层 50 4.2.1钢铁的金属镀层 50 4.2.2铝及铝合金镀层 51 4.2.3功能性镀覆层 52 4.3金属镀层和化学覆盖层适用温度范围 52 4.4 金属接触偶的选择 53 4.5电子机箱(柜)外表面的防护与装饰 55 4.6防水密封机箱的结构设计 56 4.6.1防水密封机箱的设计要求 56 4.6.2防水密封机箱的结构设计 56 参考文献 59 电子设备的环境防护设计 为了更好地介绍系统(整机)的环境防护设计,下面用一个机载计算机系统并结合一些基本概念予以阐述。 如图所示,该系统由一台主机(工控机)、液晶显示器、键盘和鼠标组成,与其他设备一起构成一套组架式结构。 机载计算机系统外形图 系统的环境条件要求如下: (1).气候环境条件 工作温度 -25~+55℃ 贮存温度 -55~+70℃ 相对湿度 10%~90% (2).振动试验要求 正弦振动 10~23Hz 0.44mm、23~52Hz 15m/s2、 52~2000Hz 50m/s2 随机振动 A、标准振动环境,总均方值加速度为4.12g,持续时间为1小时。 10~40Hz +6dB/oct、40~500Hz 0.02g2/Hz、 500~2000Hz -6dB/oct B、耐久振动环境,总均方值加速度为6.08g,持续时间为3小时 。 10~40Hz +6dB/oct、40~500Hz 0.04g2/Hz、 500~2000Hz -6dB/oct (3).电磁兼容测试要求 按GJB151A—97要求,进行如下顶目测试。 ● CE102 10KHz~10MHz电源线传导发射; ● CS101 25Hz~50KHz电源线传导敏感度; ● CS114 10KHz~400MHz 电缆束注入传导敏感度; ● CS115 电缆束注入脉冲激励敏感度; ● CS116 10KHz~100MHz电缆和电源线阻尼正弦瞬变传导敏感度; ● RE102 2MHz~18GHz 电场辐射发射; ● RS103 30MHz~18GHz 电场辐射敏感度。 第一章 电磁兼容(EMC)设计 1.1系统(整机)的电磁兼容(EMC)分析及防护措施 该系统的主机采用工业挡的计算机,机壳重新设计为面板宽19″高4U的组架式插箱。显示器也重新设汁为8U标准19″组架插箱,屏

文档评论(0)

roven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