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散文我的家乡角坑村
(山野乡村) 我的家乡角坑村
·肖剑梅·
家乡的名字叫角坑,一般称为角坑村,是角坑村民委员会的简称。
角坑村,位于粤东北平远县八尺镇的西北部,是粤赣交界处的小山村,界域面积11平方公里,户籍上有1800余人口,但现在常住村里的人口仅有850多人。因村里呈现“三田一坑”的地貌,构成了坑坑角角较多,故而得村名。主要居民以肖姓为主,约占90%,还有张、杨、谢、曾、陈、李等姓氏。系纯客家民系的山村,1949年后为片,1958年为大队,1983年为小乡,1987年为村委会,1989年为管理区,1999年为村民委员会至今。土壤多为潮沙土、水稻土、菜园土等。有耕地近2000亩,山地12000亩,鱼塘200亩。主要种植水稻、杂优制种、烤烟、甜玉米、西瓜、生姜、黄豆、花生、番薯,还发展种果业、养殖业等。
如果上溯其历史渊源,秦汉时期,角坑村这方水土,到处森林茂密,荒无人迹炊烟。自东晋以后,才有三三两两的南蛮人涉足狩猎,居住在石洞茅草棚里。自唐宋后,才有畲人聚居,不过仅仅白把人而已,过着聚族而居的日子。到了明末清初,我们的祖先才从中原南迁,经江西赣北至赣南,至福建宁化石壁,而后辗转到粤东梅县、平远八尺肥田等地。再后,距今大约680年左右,角坑村里,才有我们的祖先开基开荒,创业建设家园。此之前,村里山民主要有高、毛、阙、王、李、钟、刘等姓氏,之后才有现今姓氏居民的世代生息繁衍,开辟垦荒经营家园,以致旧貌才换了新颖。再追溯,明朝至清朝,村里才有数间私塾。自中华民国以后,才开办几间初级小学堂。至上世纪的60年代末,开办了完全小学,并开办过附中班。如今,因学生生源减少,因教育资源的整合,村中小学已于2008年秋季,撤销合并到镇中心小学去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角坑村的党团民兵妇女组织,仅有几间民居式的办公用房。至1958年才有大队部址。到1970年,才选址新建了大队部,至2000年改建成二层楼房。如今,村委办公楼、医疗站、农民图书室、警务室等集合一起,门前有小广场、文化休闲场所,以及即将开辟的运动场地等。
角坑的村容村貌变化,不外乎是在这些年份才开始的。1973年“年业学大寨”后,掀起了村级公路建设,兴修水利设施,平整耕作土地,改造低产田,使村庄面貌发生了根本的改变。1980年以后,农业体制改革,不少村民新建了“上下堂”或“锁头式”的泥砖瓦房,这才开始逐渐改善了村民的居住条件。1995年后,村里新建的楼房便多了起来,至2005年以后楼房独院便大量出现。在解决自来水公益性设施以后,自2002年起,又实现了村级道路的硬底化。今天,如若行走村里,你会觉得道路是那么平坦,空气是那么清新,村庄布局是那么的惹人眼球,谁都会为家乡美好的前景而赞叹不已啊!
角坑村,虽然有悠久的人文历史,然而文化政治的军事科技的名人却很少涌现,以致我始终也说不出几个比较有影响的人物来。但自古村风朴实,民风淳朴厚道,村民勤劳致富,崇文重教已蔚成风气。据不完全统计,自1980年以来,读上各类大学中专的村民子弟超过了400人,而取得研究生博士生学位的也达10人以上。其中,从政从军、从文从教、从医从企的人,更是数以百计。不少人在各行各业中努力拼搏,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建立了巨大的创业成就。人们坚信:在他们中,一定会出精英出老板出大企业主,出更多的对国家社会有杰出贡献,对故土乡梓有感恩回报有大奉献的人。
角坑村,地势西高东低,村中河流自西向东奔流,汇入金溪河后流入樟田河,再汇入县内的黄田水库,最后流汇于韩江,于汕头注入了南海。该村主要有四个比较大的自然村落片区,可分为:崩岗片居民点有崩岗陂、市前坝、新屋下、羊田面、苎坑里、鸡子沙下、寨下、角山嶂等,村委会址、医疗站、原小学(已办酒厂)均坐落在此片区;上水片居民点主要有杨梅坑、昌楼下、桥下、塘坑里等;养银片居民点主要有荷树下、寨坪头、寨子上、田寮下、石子份、蓝窝里等;银坪片居民点主要有长排下、长人坑、白水寨等。过去,四片区因村落界域分为13个生产队,现则划分为30个村民小组。各片区间有村级公路相通,全村水泥硬底化道路8公路长,许多较集中的居民点道路都铺了水泥。全村通往外地的路径有:田寮下沿山坡岗峦而上,可通往江西寻乌县的上下寨村,抵达留车镇、南桥镇等地;塘坑里过山间拗口,可往本镇的排下村,抵达寻乌县南桥镇各地;崩岗陂、寨下上山路径,可通往本镇的金溪村杨梅山、高桥等地,再抵达留车镇上黄地、儒地等;市前坝过河走山径,可通往本镇八尺村的石牙背、碓坑子、高排上、樟坑尾等地;苎坑里过山间石砌路,是过去赴圩上县出省的交通要道,可通往老县城仁居镇,再抵达福建武平上杭等地,往西北上则通往南桥镇等地。
家乡四面环山,不乏形状各异颇具特色的岗峦嶂峰。其中,形态特异的名山有:坐落西面的“雄鹰落阳”,如雄鹰劲展苍穹,面对落日余晖,欲从西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