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高考物理-考前三个月-名师考点点拨专题讲练11-力学实验(一)(含14真题及原创解析)新人教版.doc

高考物理-考前三个月-名师考点点拨专题讲练11-力学实验(一)(含14真题及原创解析)新人教版.doc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考物理-考前三个月-名师考点点拨专题讲练11-力学实验(一)(含14真题及原创解析)新人教版

2015届高考物理 考前三个月 名师考点点拨专题讲练11 力学实验(一)(含14真题及原创解析)新人教版 高考定位 高考中常涉及的力学实验有: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探究动能定理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近几年力学实验中与纸带处理相关的实验、力学创新实验是高考的热点内容,以分组或演示实验为背景,考查对实验方法的领悟情况,灵活运用学过的实验方法设计新的实验是高考实验题的新趋势.要求考生掌握常规实验的数据处理方法,能将课本中分组实验和演示实验的实验原理、实验方法迁移到新的背景中,深刻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并能灵活运用,要求考生有较强的创新能力. 考题1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例1 (2014·全国大纲·22)现用频闪照相方法来研究物块的变速运动.在一小物块沿斜面向下运动的过程中,用频闪相机拍摄的不同时刻物块的位置如图1所示.拍摄时频闪频率是10 Hz,通过斜面上固定的刻度尺读取的5个连续影像间的距离依次为x1、x2、x3、x4.已知斜面顶端的高度h和斜面的长度s.数据如下表所示.重力加速度大小g=9.80 m/s2. 单位:cm  图1 x1 x2 x3 x4 h s 10.76 15.05 19.34 23.65 48.00 80.00 根据表中数据,完成下列填空: (1)物块的加速度a=________ m/s2(保留3位有效数字) (2)因为________,可知斜面是粗糙的. 解析 (1)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利用逐差法,得 x3-x1=2a1T2 x4-x2=2a2T2 a= 又知T==0.1 s 联立以上各式得a≈4.30 m/s2 (2)如果斜面光滑,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物体下滑的加速度a′=gsin θ=g=5.88 m/s2,因为a′a,所以斜面是粗糙的. 答案 (1)4.30 (2)ag=5.88 m/s2 1.为了测量木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μ,某小组使用位移传感器设计了如图2甲所示实验装置,让木块从倾斜木板上一点A由静止释放,位移传感器可以测出木块到传感器的距离.位移传感器连接计算机,描绘出滑块相对传感器的位移x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 图2 (1)根据上述图线,计算0.4 s时木块的速度v=________ m/s,木块加速度a=________ m/s2; (2)为了测定动摩擦因数μ,还需要测量的量是________;(已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 (3)为了提高木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μ的测量精度,下列措施可行的是________. A.A点与传感器距离适当大些 B.木板的倾角越大越好 C.选择体积较大的空心木块 D.传感器开始计时的时刻必须是木块从A点释放的时刻 答案 (1)0.4 1 (2)斜面倾角(或A点的高度) (3)A 解析 (1)0.4 s时木块的速度等于0.2 s~0.6 s内的平均速度,即v= m/s=0.4 m/s; 根据Δx=aT2,可求出木块的加速度a= m/s2=1 m/s2. (2)根据mgsin θ-μmgcos θ=ma,可知测出倾斜角或A点的高度算出倾斜角. (3)当A点与传感器距离适当大些,可测出多组数据,求平均值,能提高测量精度,A正确;倾斜角越大,测得的数据越少,不利于提高测量精度,B错误;若选择体积较大的空心木块,在下降过程中,受空气阻力变大,影响了动摩擦因数的测量,C错误;传感器开始计时的时刻不一定是从A点释放的时刻,只要根据中间一段的Δx=aT2,就可算出加速度,D错误. 考题2 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 例2 (2014·新课标Ⅱ·23)某实验小组探究弹簧的劲度系数k与其长度(圈数)的关系.实验装置如图3所示:一均匀长弹簧竖直悬挂,7个指针P0、P1、P2、P3、P4、P5、P6分别固定在弹簧上距悬点0、10、20、30、40、50、60圈处;通过旁边竖直放置的刻度尺,可以读出指针的位置,P0指向0刻度.设弹簧下端未挂重物时,各指针的位置记为x0;挂有质量为0.100 kg的砝码时,各指针的位置记为x.测量结果及部分计算结果如下表所示(n为弹簧的圈数,取重力加速度为9.80 m/s2).已知实验所用弹簧总圈数为60,整个弹簧的自由长度为11.88 cm. 图3 P1 P2 P3 P4 P5 P6 x0(cm) 2.04 4.06 6.06 8.05 10.03 12.01 x(cm) 2.64 5.26 7.81 10.30 12.93 15.41 n 10 20 30 40 50 60 k(N/m) 163 56.0 43.6 33.8 28.8 (m/N) 0.006 1 0.017 9 0.022 9 0.029 6 0.034 7 (1)将表中数据补充完

文档评论(0)

a888118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