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成都龙泉中学高2014级高三下学期4月月考
文科综合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用铅笔在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填涂考生号。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
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下图,完成1~2题。
1.图甲中,直接反映出来的从阶段Ⅰ到阶段Ⅱ城市化的主要特点是
A.非农业人口增加 B.中心商务区服务范围扩大
C.城市规模增加 D.城市等级扩大WWW.
2.据图乙推断,该城市容易出现的问题是Z
A.温室效应 B.交通拥挤 C.城市内涝 D.住房紧张
图3所示区域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说,读图完成3~5题。
3.图示区域位于我国的
A.东北地区 B.东南地区
C.西北地区 D.西南地区
4.图中公路线的选择,主要是考虑了
A.气候因素 B.居民点分布
C.地形因素 D.工业分布
5.图示区域多发性的自然灾害是
A.台风 B.寒潮 C.泥石流 D.洪涝
城市建城区内的建筑物数量与建成区面积要随城市规划的变化而进行调整,下图为某大城市在城郊规划的一居住小区近7年来的区内建筑物数量与建成区面积增长率的动态变化图。读图回答6~7题。
6.图中信息表明该居住小区
A.2009—2010年建成区面积和建筑物数量均下降
B.2010—2012年建筑物数量在不断增长
C.2012—2013年建筑物数量增长而建成区面积下降
D.2012—2014年建成区面积呈下降趋势
7.据图分析可知,该小区建筑物数量的变化对区域的影响是
A.增大了建筑物的高度 B.提升了该小区的环境质量
C.提高了城市的土地利用率 D.造成建成区面积的无序扩张
近年来,揭阳交通建设日新月异,高速公路、高速铁路让揭阳与外界联系更加快捷便利,广梅汕高铁将经过揭阳并设置揭阳北站。下图是高速铁路与城市建成区空间关系示意图,完成8~9题。
8.下列关于广梅汕高铁与揭阳市建成区关系的说法,合理的是
A.选择甲模式,穿过城区,方便群众外出
B.选择甲模式,与城区内部交通联系融为一体,减少交通成本
C.选择乙模式,绕过城区,不占用城区用地
D.选择乙模式,会给城区景观和环境带来深刻影响
9.从高速铁路与城市建成区关系的动态变化看,可推断
A.城市化初期,高速铁路遇到城市时一般会采用乙模式WWW.
B.城市化初期,高速铁路遇到城市时一般会采用甲模式
C.随着城市建成区不断扩展,甲模式有向乙模式演变的趋势
D.大城市发展到成熟期,甲模式和乙模式不可能同时存在
下图为我国某平原生态农业种养结合模式图,读图回答10~11题。
10. 该地传统农业地域类型是
A.商品谷物农业 B.季风水田农业 C.乳畜业 D.种植园农业
11. 从环境效益考虑,该农业生产模式的最大好处是
A.延长了产业链,增加了经济效益 B.减少水土流失发生的频率
C.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 D.废弃物得到充分利用,减少了污染
12.2015年11月14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表示,该组织建议将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篮子(SDR)。如果被IMF纳入SDR,意味着人民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货币,名正言顺地成为IMF成员国的官方使用货币。人民币加入SDR对国人的福音有(???)①人民币升值,国人以后不用担心进口商品成本升高②国人出国旅游直接用人民币结算③国内投资者可更方便地配置海外资产????④增强国人的国际购买力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③④??大数据泛指巨量的数据集。网民在网上产生的海量数据,记录着他们的思想行为、情感,有很多规律性信息。若能更有效地组织和使用大数据,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将得到更好发挥。回答13-14题:13.上述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①对大数据中蕴含规律性信息的认识程度,决定对信息有效利用程度②对大数据有效地组织和使用,源于人们对大数据价值的正确认识③对大数据的科学认识,有利于人们获得更多的机会推动社会向前发展④大数据本身可以被人类认识和利用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渤海稠油油田聚合物驱高效开采技术.doc
- 重症患者的早期康复课件.pptx
- 中国南方电网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5.pdf
- 电气工程基础课程设计报告-110kV变电站电气系统初步设计.doc
- 化工常用阀门介绍.doc VIP
- 新仁爱科普2024版英语七年级上册Unit 1 Let's be friends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docx
- 高考数学五年(2020-2024)真题《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解答题)》分类汇编.docx
- 香港街头最不缺的就是美女,来自世界各地.pdf VIP
- 高考数学五年(2020-2024)真题《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分类汇编.docx
- 2024年考务人员培训系统考试参考答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