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因土成俗明清江南地区地自然地理环境与葬俗.pdf

因土成俗明清江南地区地自然地理环境与葬俗.pdf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因土成俗明清江南地区地自然地理环境与葬俗

因土成俗:明清江南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与葬俗 张传勇 (南开大学 历史学院,天津,300071) 摘要:江南地区水浅土薄的 自然地理环境,给人们的营葬提出挑战。为了避免水泉之湿,虫蚁之患, 人们从选择葬地、浅土葬埋、灰隔葬法以及葬后培土等方面着手应对,实践证明,综合运用这些葬法,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 自然环境带来的不利因素,达到固护棺骸的目的。反映了区域丧葬习俗与 自然 地理环境之间的重要关系。 关键词: 江南;自然地理环境;择葬;浅葬与浮葬;灰隔葬法;培土法 本文是对明清江南地区特定自然地理环境中,有关营葬习俗的专题研究。既有研究表明, 自然地理环境是影响民俗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民俗学者何彬女士对江浙地区地上葬俗的研 究,集中展示了这一点。她在实地调查基础上,揭示出江浙地区 “除土堆坟、土坟外,几乎 清一色地都突出了浮于地表修筑墓室之特征,这是与中原汉族坟墓的最大最显著的相异之 处”。并认为这是“由于平原地下水位浅无法深埋、山地土质层薄,岩石坚硬不能下埋的地 理因素,加上历史上曾经盛行过地面土墩葬的传统沿袭”所致。①陈华文先生也指出,吴越 地区的墓葬形态基本上 “都是浅圹甚至是无墓圹”,这与吴越地区的 自然生态环境有关,是 ②此外,霍巍先生 “为了适应吴越地区多暴雨和地表水位高的特点,防止坟墓为雨水浸泡”。 研究宋元以来的尸体防腐技术,也从自然地理环境方面寻求营葬方法——所谓 “灰隔”的成 因。③笔者从上述研究中获益匪浅。在此基础上,本文从历史文献入手,尤其利用不为前人 注意的“葬书”资料,④深入探讨明清江南地区盛行的择葬、浅葬与浮葬、灰隔葬以及葬后 培土等丧葬习俗的基本问题,及其与江南特定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藉以回答一个似乎已是 不言自明但又不甚明了的问题:江南人是如何应对地理环境对营葬提出的挑战的? 一、水浅土薄的葬地 本文所言江南,大致包括苏、松、常、太、杭、嘉、湖六府一州之地。在古人的认识里, 这一地区为水浅土薄的卑湿之地。 江南地区地处长江下游,地形宛若 “盘盂”。明人毛节卿云:“浙西为区,四高中下,势 若盘盂。浙西之田,低于天下;苏松之田,又低于浙西。东、南濒海,北亘长江,西界常州, ⑤勾画出江南地区的地形特征,是以太湖为中心,四周 地皆高仰,而列泽中汇,太湖为最。” 略高、中间稍低的浅碟形洼地。区内洼地成湖,沟壑成河,水网稠密,是一个典型的湖荡水 网平原,有“水乡泽国”之称。⑥ 地方志书多有记述。隆庆 《长洲县志》:“吴地卑下,触处成川,众水所都,号称泽国。” ⑦ ⑧ 民国 《昆新两县续补合志》说昆山一带 “地势卑下,易遭水患”。 嘉兴地区也有泽国之称, ① 何彬:《江浙汉族丧葬文化》,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5 年,第 65、69 页。 ② 陈华文:《论吴越丧葬文化的区域性特征》,《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3年第 5 期。 ③ 霍巍:《关于宋、元、明墓葬中尸体防腐的几个问题》、《论宋、元、明时期尸体防腐技术发展的社会历史 原因》,分载《四川大学学报》1987 年第 4 期、1990 年第 1 期。 ④ 明代中期以来,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从礼的角度讨论殡殓、营葬之法的著述,笔者称其为 “葬书”。具有 代表性的“葬书”是许楹《罔极录》、范鲲《蜀山葬书》以及袁遂《永慕堂葬法》等。 ⑤ 毛节卿:《水利书》,载王圻 《东吴水利考》卷 10 下 《历代名臣奏论下》,《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 222 册,济南:齐鲁书社,1995 年,第 290 页。 ⑥ 参见马湘泳、虞孝感等著:《太湖地区乡村地理》,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 年,第 5-6 页。 ⑦ 隆庆 《长洲县志》卷 2 《水利》,《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第 23 册,上海古籍书店,1982 年,第 43 页。 ⑧ 民国《昆新两县续补合志》卷 3《水利》,“中国方志丛书”本,台北:成文出版有限公司,1983年,第

文档评论(0)

zhuanqmf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