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节_清朝后期的金融.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章节_清朝后期的金融

◇从林则徐的“苏省并无洋银出洋”折中,已知嘉庆、道光年间江苏、浙江、上海等地民间早已仿铸银元。 ◇洋务运动期间吉林将军希元已在吉林铸造场平银元。 ◇1895年后北洋机器局、江南机器局和各省纷纷购置国外机械,仿铸银元,以致自铸银元杂乱过剩,流通受阻。 ◇张之洞主政的湖北、广东两省为垄断自铸银元的收益而要求统一银元的铸造。清政府为稳定银元币制、抵制外国银元流通、防止银两外流也想统一银元铸造,遂将银元铸造权归并于广东、湖北两省,但由于地方利益的阻挠并未成功。 ◇铸造铜铁大钱可以降低清政府铸钱的成本,增加清政府的铸币收益,变相减轻钱币重量,是变相的通货膨胀。 ◇官票宝钞最初是可以兑现的,后来发行多了,不能兑现,信用受损,市场拒绝使用。官票在发行后六个多月,宝钞在发行后十天,即1854年12月就在京城行不通了。1861年清政府被迫清理官票宝钞,限令收回。此时的官票早已经绝迹,而宝钞贬值到每贯仅值钱二十六文,最高五十二文,几乎成为废纸。同治初年,清政府通令各省财政收支均不使用票钞,恶性通货膨胀才逐渐平息下来。 ◆庄票的信用也需要外商和外商银行的认可来维持和巩固,否则涉外贸易的华商就不会使用庄票。 ◆钱庄与外商银行之间的拆借活动促进了中国近代同业拆借市场的发展。 ☆再次是太平天国战争后期,捻军和回民起义阻断京饷北上的交通,威胁清政府的财政及其统治。1862年清政府开始允许票号汇兑官款(包括1862年开始的京饷交汇和1865年开始的各省协饷的汇解、还有19世纪70年代后洋务活动经费的汇解),官款汇兑业务量大、稳定、汇费收入多,这刺激了票号业的发展。 ◆1851—1860年英商汇隆银行、阿加刺银行、有利银行、麦加利银行、法兰西银行相继进入中国。 ◆1861年美国南北战争爆发后出现的国际棉业及外汇投机热使得中国出现了外商银行设立的小高潮。汇川、利生、利华、利升四家短命的小银行和生命力旺盛的汇丰银行进入中国。 ★国家银行对清末近代化建设中起到了促进作用。 ☆七是对金融机构的兼业经营要妥善监理。 ☆八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立民主法制的社会,这才是金融与经济稳定发展的根本保障。 ●英商在1890年成立了大东惠通公司,1891年外商又在上海成立了信托放款公司,外商信托公司开始进入中国,中国商业信托事业出现。 ●清朝后期金融监管制度建设开始启动。清政府从1903年开始就尝试建立保险监管制度。1907年徐锐草拟了中国近代保险史上首部专门的保险法规——《保险业章程草案》,该法规给保险下了定义,并在中国保险史上最早确定了保险分业经营的原则。 1904年颁布《公司律》,明定商部为公司及证券管理机关。1908年颁布《银行通行则例》,规定度支部负责监理银行业。 ★1906年和1908年又分别设立了短命的私人资本的信义银行公司(1909年倒闭)和裕商银行公司(1911年倒闭)。 ★总计1897——1911年中国人自设的官商合办以及商办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有20家。可见,近代中国新式银行不是从传统银行演化过来的,而是从西方植入中国的。 ●甲午战争后地方官银号的银行化和改组(P178)。 ★晚清出现了建立省地方银行的思想主张。 ★各省为了维持日益恶化的省财政支出而增设地方官银号。 ★清末各省官方“劝兴实业”促使地方官银号向省银行转变,1905年四川省官银号率先改组为浚川源银行公司。 ★清末华资商业银行的行业规模逐渐扩大。 ★地方银行的出现对区域经济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七、清末的金融风潮(P180) ●鸦片战争前中国就已经存在信用问题。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金融风潮不断爆发: ★18世纪下半期开始,中国银行业创新发展的步伐加快。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以及引发的社会、民族危机,逼迫中国从被动开放逐渐走向主动开放。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影响的加深,国内工商制度不断变迁,商品经济日益发展,金融发展的速度加快,金融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加大。 ★金融体系内在的脆弱性引发的金融恐慌或危机给金融、经济的稳定发展带来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在晚清(1840——1912年)的72年间,中国就发生了12次较大的金融风潮,平均六年就发生一次,其中较著名的有1883年的上海金融风潮、1897年的贴票风潮、1910年的橡皮股票投机风潮(P180-183)。金融危机爆发的频率比美国经济学家金德尔伯格统计的西欧大约每十年爆发一次金融恐慌的频率要高。 ☆晚清中国的金融危机不断爆发(附表P181-183)。 ☆晚清中国金融危机不断爆发的原因: ◎首先是货币制度落后,在金属货币制度下,商品经济的发展必然产生货币供给不足或通货紧缩的压力。本币汇率下跌导致债务负担加重,对外支付的压力加剧了国内银根的短缺。 ◎其次是半殖民地中国国际收支持续逆差,导致白银外流或国内银根被外

文档评论(0)

ctuorn037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