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天台之遇之后李清照词风的变化及其原因探析.doc.doc

天台之遇之后李清照词风的变化及其原因探析.doc.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天台之遇之后李清照词风的变化及其原因探析.doc

“天台之遇”后李清照词风的变化及其原因探析 [摘 要]赵明诚“天台之遇”后,李清照的词风与前期迥然不同,从前期幸福甜蜜的“闺思闲愁”发展到后期孤独凄苦的“苦寂悲愁”。爱情、婚姻、社会变故等因素对李清照词风的变化具有重大的影响。 [关键词]:李清照;前后期词风;变故 对于李清照词风特征的分期,陈祖美先生在他的《李清照评注》里提出了“三期说”,以赵明诚“天台之遇”、“南渡”为界,把李词分为三个时期,即以赵明诚“天台之遇”前为第一时期,从赵“天台之遇”到赵宋“南渡”为第二期,以后为第三期。赵明诚“天台之遇”后李清照爱恋情感严重受挫,其词作在表现自己内心寂寞凄苦方面具有前后的一贯性。如果硬以“南渡”为界把这种情感受挫的一贯性人为地分隔开,显然不甚妥当。笔者不依传统“二期说”和陈祖美的“三期说”,试图沿用方波、唐碧珍的《从“闺思闲愁”到“苦寂悲愁”——李清照前后期词风变化之研究》,按照他们新的“二期说”,将李清照的词以赵明诚“天台之遇”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并通过对“天台之遇”后李清照遭遇的情感变故、婚姻变故、社会变化等对其影响详加考察,初步探讨李清照词风格变化的原因。 一、“天台之遇”前后李清照词风的变化 (一)前期。李清照前期生活典雅美满。她的词主要描写少女、少妇的生活,多写闺情,流露了她对爱情生活的向往和别离相思的痛苦。这一时期李清照尽情享受着父母之爱,夫妇之情,因而词作大都写她的闺阁情怨,抒写了生离之愁、暂别之愁、个人之愁,有一种悠闲风雅的情调。 第一,闺中少女时期(18岁以前)。李清照的少女时代,由于生活幸福,性格天真活泼,此期的词多表现出对生活的无忧无虑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其词如《浣溪沙》(绣面芙蓉一笑开)、《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点绛唇》(蹴罢秋千)等,既写了少女动人的美好容颜,又表现了少女对爱情的向往和羞怯,从而把一个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却又带着几分矜持的少女形象刻画得惟妙惟肖,使任何人都忍不住对之爱怜有加。少女李清照静静地享受着娇宠和才气编织的美丽光环。 第二,美好婚姻时期(18岁至屏居青州十年时期)。爱情是人生最美好的境遇。爱情使李清照的美好人生团花似锦。如果说陆游的《钗头凤》为我们留下的是爱的悲伤,那么李清照则为我们留下了另一爱情经典——爱的甜美。其词作即是其生活的表现。如其送别作《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重在写别后的相思之情。离愁别绪,难舍难分,爱得越深沉,思念得就越恳切,但其中滋味“便胜却人间无数”。更重要的是,李清照绝不是一般的只会叹息几句“贱妾守空房”的小妇人,她在空房里修炼着文学,于是这种最普通的爱情表达竟变成了夫妻间的命题创作比赛。如李所作《醉花阴?重阳》(薄雾浓云愁永昼),是赵明诚在外地时,李清照寄给他的一首相思词。彻骨的爱恋,痴痴的思念,秋风黄花表现得淋漓尽致。史载赵明诚不仅为李清照的相思之情所感,更为词的艺术魅力所激,发誓要写一首词超过妻子。他三日作词五十首,将李词杂于其间,请友人评点,不料友人却说只有三句最好:“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而这三句正是李词《醉花阴》的最后三句!由此可见他们夫妻二人是多么的琴瑟相和。这是何等的幸福,何等的欢乐,怎一个“甜”字了得。 (二)后期。上天似乎要发挥李清照更博大的艺术才华,于是对她进行了新的人格考验、让她进行新的命题创作。先是据说赵明诚有了纳妾之举,李清照近20年的理想婚姻受到了背叛,使她在感情上遭到了沉重打击。接着,社会变故的打击也开始折磨她。赵明诚“天台之遇”使李清照始感孤寂、失落;后金兵入据中原,赵明诚病逝,李清照孤身漂泊,流落南方,境遇更加孤苦。“天台之遇”、南渡后,李清照经历了丈夫不忠、国破家亡、流离凄苦的生活巨变,因而使其后期词作多悲叹身世,融和着哀怨情愁、家国之变,饱含时代沧桑,抒写了怀旧之感、故国之思、悼亡之情。同前期词相比,其后期词无论是思想内容的深度还是艺术概括的力度都有很大的提高,而且在格调上也由前期的明快妍丽变为后期的沉郁凄怆。 第一,十年青州屏居结束至南渡前期。李清照的词并非从南渡以后才变得凄惨悲切。如她38岁所作的《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此词基调可谓凄入肝脾,哀感顽艳,较之其南渡后的词作,其中悲苦并无不及。其它同期词作如《凤凰台上忆吹箫》、《念奴娇》等的内容都绝非是伉俪小别之作,其中并非少妇闲愁、伤春悲秋之情,而是流露出一种身陷绝境般的悲苦。如果以哀婉凄苦作为分期标准,赵明诚青州屏居结束后上任做官纳妾,就应该是李清照前后期词作的分水岭。李清照和赵明诚在青州屏居只有十年。1118年,赵明诚离青州赴任。李清照作《凤凰台上忆吹箫》为其送别:“……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赵明诚出外做官,却偏偏要李独自留在青州。为了留住他,李清照便反复咏唱宛转凄切的《阳关曲》。她为什么这样苦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