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兒童牙科行為管理 第一節 兒童牙科治療之三角關係 .docVIP

第一章兒童牙科行為管理 第一節 兒童牙科治療之三角關係 .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章兒童牙科行為管理 第一節 兒童牙科治療之三角關係

第一章兒童牙科行為管理 第一節 兒童牙科治療之三角關係(Pedodontic treatment triangle) ⒈兒童牙科治療與成人牙科治療之差異: 成人牙科治療:一對一的治療,即牙醫師與病人的關係。 兒童牙科治療:一對二的關係,即牙醫師、兒童病患與其家長,謂之兒童牙科 治療之三角關係(pedodontic treatment triangle)。因此有別於成人病患: ⑴患童之年齡因素及行為管理。 ⑵家長對患童的影響。 ⑶牙醫師制定適時適宜的治療計畫。 ⒉患童之年齡因素及行為管理: *根據語量多寡、能否溝通,大致可將兒童分為具理解能力及無理解能力者。 年齡因素 特徵 行為管理 無理解能力者 乳兒期 (0~1歲) 無法理解,忌大聲大動作 強制執行 (速戰速決) 幼兒前期 (2歲以下) 無法理解,怕生、注意力短 具理解能力者 幼兒中期 (3~4歲) 開始能理解,但仍怕生 TSD 幼兒晚期 (5~6歲) 理解力增強,容易溝通 學童期 (6~11歲) ⒊家長對患童的影響: ⑴病童家長之角色扮演:旁觀者。 ⑵正面影響:減輕兒童恐懼感。 ⑶負面影響:重複醫師口令、分散兒童注意力。 ⑷通常不希望父母陪伴在旁,除非 ①為兩歲以下幼兒做口腔檢查時,患童應平躺在母親的腿上。 ②病童首次看牙或4歲以下怕生的兒童,病童家長可留在治療室陪伴以減輕 恐懼。 ⑸麻煩的病童家長之分類: ①過度保護的(overprotective):忽略兒童牙齒狀況及年齡發展,而堅持自 己意見的家長。 ②好操控的(manipulate):介入並主導診斷的過程及治療的進行,表現苛求 態度的家長。 ③懷敵意的(hostile):時常質疑治療的必要性,但並非起源於好奇心而是 對醫師不信任態度的家長。 ④疏忽的(neglectful):經常爽約及不配合維護病童口腔衛生習慣,甚至不感謝為兒童口腔健康所作努力的家長。 ②應強調定期檢查的重要性。 ③不可嘲笑、恐嚇兒童的不勇敢行為。 ④應向兒童說明牙醫師診斷後才能決定治療的方式。 ⑤家長只要協助處理一些行為管理而不應參與安撫及解釋問題。 ⒋牙醫師制定適時適宜的治療計畫: ⑴兒童牙科治療計畫: ①Systemic phase:Premedication,Medical consultation。 ②Preparatory phase:Prevention consideration(prophylaxis),Behavior management,Dental consultation。 ③Corrective phase:O.D.,Prostho,Ortho ④Maintain phase:Recall scheduling,Long term prevention ⑵兒童牙科治療原則: *對兒童治療之時機:儘量不超過半小時、不應在情緒不穩定狀況下、不應 妨害午睡、不宜在其他不合作兒童旁觀看。 *治療計畫,可使醫師按部就班地執行治療,可免除每次都要下決定的困擾。 當病童之不合作時,可適時改變既定之計療計畫,並非一成不變毫無彈性。 第二節 行為管理(Behavior management) ⒈兒童能力之分類: ⑴反應一般化(response generalization) 兒童每次接受牙科治療時,兒童表現出反抗、膽怯、緊張、啜泣等反應。 ⑵刺激一般化(stimulus generalization) 兒童第一次牙科治療時有了不良經驗,第二次牙科治療即使不同醫師、不同環境、不同治療項目,也將呈現懼怕心情。 ⑶傳達一般化(mediated generalization) 無法區別醫師與牙醫師不同處。 ⑷辨別(discrimination) 兒童隨著年齡增加,慢慢地能區別醫師與牙醫師不同處。 ⑸模仿(modeling) 兒童接受牙科治療前,使其觀摩其他合作的病童施行牙科治療,則其懼怕心情將改善不少。 ⒉兒童行為之分類:參考本章第一節重點整理2。 理解力年齡 行為特徵 合作(Cooperative) 3歲以上 經由TSD方式,病童可勝任愉快接受治療者。 具合作潛能(Potentially uncooperative behavior) 3~6歲 3~6歲第一次看診者、具反抗(defiant)、膽怯(timid)、緊張(tense)、啜泣(whining)行為者。 缺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