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漪论文.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繁漪论文

繁漪论文 摘要:繁漪是中国近当代文学当中一个典型的女性形象。本文从人物形象塑造中的颜色描绘及其对爱情追求的本质两方面了解繁漪,并通过对繁漪和侍萍这两个人物的比较,解读作者对作品寄寓的感情和思想。 关键词:繁漪;形象;思想 一、繁漪性格与命运的铺垫与体现——黑色 首先,我们看繁漪的出场。繁漪“一望就知道是一个果敢阴鸷的女人。她脸色苍白,只有嘴唇微红。她的大而灰暗的眼睛同高鼻梁令人觉得有些可怕……她通身是黑色……眼眶略微有点塌进”。 [1]这些描写让我们知道繁漪是一个忧郁而深沉的女人,并且也独具中国旧式美人的风采。可是 [1],使她的性格逐渐走向极端,她显示出来的是一种深郁的黑。色彩有着其独特的蕴意,如红色代表热烈、蓝色代表忧郁等,繁漪有一种特别的颜色铺垫着她的性格与命运,那就是黑色。黑,是死亡,是诱惑,也是控诉。 [2]的确,长期没有真实的爱的生活,长期被人看作“疯子”的处境,使繁漪所散发出来的魅力越发阴暗。周公馆的长期折磨磨灭了她的同情和怜悯之心,委曲求全多年,“阴谋”一触即发的繁漪,在强大的黑暗势力面前,始终没有与之抗衡、改变命运的能力。“黑”的暗示,正是她悲剧收场的伏笔。 “黑暗中的一线光芒”。在时代的洪流中,尽管她的结局都如此地不幸,但反抗的怒火已经点燃,预示腐朽的社会必将被摧毁,这恰是这位女 二、繁漪的生活——在爱恨痛的漩涡中挣扎 繁漪作为一个处于封建礼教压迫下的悲惨妇女,她没有爱情的自由,只能被禁闭、被“供养”。她的命运是不幸的,生活是痛苦的。在封建礼教的家庭中,丈夫说的话就是生存法则,繁漪对周朴园,有着一种人身依附关系,繁漪不是周公馆的女主人,她仿佛是一个玩偶,在周朴园的淫威之下,饱受情感摧残。另外,中国的儒家思想强调了女子必须恪守“三从四德”:“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和“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因此,繁漪的处境正是这样:对待爱情没有发言权,对待命运没有决定权。作为一个后母,把自己的所谓爱情的希望寄托在懦弱而迂腐的继子周萍身上,这种为世人所不齿,为传统所不容的乱伦恋的发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格外不幸的繁漪。 繁漪和继子周萍在“爱情交往”中的表现依然受着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我们看到繁漪在和周萍相处的过程中始终表现得十分被动,繁漪只是需要周萍别抛弃她便可以了:“带我离开这儿,日后,甚至于你要把四凤接来——一块住,我都可以,只要,(热烈地)只要你不离开我。”[1]很显然,这是繁漪长期处于没人疼爱的环境中所造成的苦果。尽管她在对抗周朴园专制的斗争之中显示出了独特的“雷雨”的性格。但是,在“爱”的领域里,她显然还是一个愿意自贬人格去乞求“爱惜”的可怜女子,她只需要一个给她安慰的人,这个人能让她稍微平静,能暂时忘记这不幸不快的命运与生活,使她有勇气苟延残喘般地继续活下去。但是她在爱的陷阱里越踩越深,不能自拔。她以为和继子的乱伦的关系能反击周朴园给予她 在男权社会中妇女不论在经济还是政治上都处于无权地位,繁漪的悲剧是必然的,要获得真正的解放,必须“第一在家要获得男女平均分配。第二,在社会应该获得男女平等的势力。”[3]尽管繁漪的反抗以失败告终,但这位女性的形象仍旧是具有深远的时代意义。 《雷雨》这部作品给我们展现了二十世纪初中国旧式的权贵家庭生活全景图。发生1919年的那一场声势浩大的五四运动给中国旧式社会带来暴风雨般的洗刷,人民逐渐觉悟起来并要求民主,争取人权。在这个过程中,曹禺也逐渐认识了剥削阶级的罪恶,社会的黑暗。于是他创作出了繁漪、侍萍等一系列形象,通过展现家庭冲突,揭示以封建道德维持的旧家庭、旧社会势必崩溃的趋势。作品的客观意义和作者的主观意图是比较一致的,作者对繁漪的态度更加十分鲜明:“我会原谅她,虽然她做了所谓罪大恶极的事情——抛弃了神圣的母亲的天责……繁漪自然是值[2] 那么曹禺的道德观念是如何的呢?又是怎样寄托在《雷雨》这部作品中的呢?显然,身处20世纪初的曹禺已经注意到了女性解放的迫切性,在借助繁漪抒发自己的豪情壮志的同时,又充分肯定了中国传统妇女思想中确有值得歌颂的地方。在作品中,作者对“真爱”、“善与美”的追求同样是明显的。 同时,不得不指出的是《雷雨》中还充斥着作者曹禺的基督教思想。剧中的一系列人物的关系充满的是罪与救赎的基督教思想。周朴园与侍萍、繁漪、周萍的关系,就是充斥着原罪与赎罪、罪孽与报应的情结。其中繁漪的形象更是尤其突出。她本来是一个有知识有觉悟的女子,可就是活在一个囚牢似的周公馆,使美好的东西都从她身边溜走了。她的青春,她对生命的渴望、对爱情的追求都因为周朴园而被扼杀掉。毫无疑问,她是一个受罪的人,所以她就要充当一个报复者,向给她压迫的人施与复仇——或者说,这是报应。最后,却由于造成了一个家庭的悲剧,而悲剧的范围大大超出她所料,她也变成了一个罪人,她必须为此赎罪。因此,在雷雨夜过后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