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瑰宝苑
医学传心录
编辑者 钱乐天 郭中元 孙桐轩
修订说明
《医学传心录》原是中医大夫钱乐天生前所得的秘本,原书写于清道光年间,封面上载有
上海刘一仁五字,从内容看,似是刘一仁所著。一九五四年曾由原河北省卫生工作者协
会定名《中医捷径》内部出版,作为中医会员的学习材料,一九五八年原河北省中医研究
所筹备处责成我们进行整理,并以原名--《医学传心录》正式出版。
本书内容为诊脉、汤头、本草、证治等。文多赋体歌决,简明扼要,便于诵记。其理论引
证以经典为主,兼顾历代名家之长。取材简短,能使读者提纲挈领。但原本因传抄之故,
差错很多,我们将论述引证,与原著进行了校对。书中古僻字句,或代以通俗字句,或加
注解。汤头歌诀中的药名,用小字作了旁注。时方药味与原方有出入者,恐系作者临床经
验,一律末加修改。有方无歌者,则补以汤头歌。当时我们虽然做了上述一些工作,但过
于强调了保持原貌,对一些不妥的节段,末予删改。
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目前全国西医学习中医、中
西医结合的群众运动正蓬勃发展,为了便于广大医务人员学习参考,这次修订时,我们对
一些不妥的节段,又作了一些删改,不便删改者,附加了按语。同时,对一九五八年版本
的注释、按语,也作了一些修改和补充。但是,因为原作者受其阶级地位、社会实践和历
史条件的限制,书中有些观点,读者需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批判地接受,作为临床和研究工
作参考。我们由于受水平所限,修订工作也难免有错误之处,望读者予以指正。编者
写在卷首
一、先将抄本传心录一册(共计八十七章)开首十三章先读熟。
用药传心赋一篇,读之药性大概便知矣。
治病主要诀一篇,读之即知每病主药。
引经药二行,盖百病各有经络,药材众多,非所引药,则众药无所依归,反致生害,譬如
同众拜客,无人作引,终不能入其室中,所谓无针不引线也。
诊脉传心诀,读之则知脉之名体,轻重缓急虚实表里。
诊脉总要一条,读之举手按脉,即知其病症矣。
三部总看一条,读之则知三部相同之脉,便知犯何病症矣。
发言须当理一条,读之则知问病之法。
汤头歌要旨五章共五条,如脉息略明,病状已得,药性初知,而不知古人一定之方,随时
加减,是舍绳墨而意裁曲直,弃权衡而手揣轻重,终于错谬,盖古人定方,必先诊脉,知
系何脏腑何经络之病,即应用何经络之药,每方必有主药、辅助药、调和药以配合,而药
味中一经炮炙,便尔更变原性,或方中之药,各有相犯相忌相助,岂可乱用,故必斟酌尽
善,始定成方,以为加减,垂示后学,以为准绳,若使药性不熟,不知加减,诊脉而后,
举目茫然,不知作何立方也。
病因赋一章最妙,人犯病症,一经外现,茫然不知其病因何而得,亦不知何脏腑何经络受
伤,倘看脉后,人问因何而得,系何脏腑经络所致,如何答应,此篇一熟,一见便知,不
独医人,而自己倘觉有病,亦知其何因,庶不为庸医所害耳。
以上自诊脉传心诀至病因赋,不过十三章,数日可熟,以下七十四章,皆以病因赋内每一
句为题,分病原治法成为一章。其用药汤头犹恐人不能记忆,将一方各药练成五言绝句,
亦甚便易;如能熟知更妙,或不能熟,常常读之,自能入腹。
药有三百余味,此本分寒热温平四种,共计一百四十六味,虽缺半未全,而首面上之药亦
可足用,间有药性不能尽列,而药性之大概已具。
古人精义,为医学大纲,系属秘本,并无坊刻,熟此一本,给人诊治,不致错谬矣。
二、再看《图注难经脉诀》一部,计四小薄本。
医之一道,必先详知脉理,脏腑经络,五行生克,此书专讲脉络,其中有图、有注解,惟
诊脉入式歌、五脏歌、七表八里九道、下指诊脉歌皆七言绝句,读之为妙。其余常读,便
顺口入腹,至内中卷三一本,《难经》有细注,可与第一卷《难经·图》,两本摊于案上
对看自明。
按:《图法难经脉诀》唯心的东西较多。不如参考《濒湖脉学》或《金鉴.脉诀》。
三、再看汪讱蓭《本草备要》一部,四五薄本,专讲药性,后面附有《汤头歌诀》一薄
本,方共三百有零,分为二十门,每一汤头仅数句,亦必须熟读。至于古方,岂能个个讲
明,只就《伤寒》坏病内最难措手之方选四五个,以参悟其用药之方,则不烦而心得矣。
四、再看汪讱蓭所注《医方集解》一部,专载古人陈方,讲明古人因病立方,用药精义,
而且分明补益、发表、涌吐、攻里、表里、和解、理气、理血、祛风、祛寒、清暑、利
湿、润燥、泻火、除痰、消导、收涩、杀虫、明日、痈疡、经产、救急,共二十二门。凡
补益等名目下,各有细注,而各方亦有细注,虽不必读,不可不静心三复细看也。
至脉与所现之症侯,有相合者,为脉症相合,照汤头加减立方自易。至有脉如此,而所
现之症如彼,是为脉症不符,凡脉与症不符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