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晚年心境、诗境和诗风.pptx.pptVIP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王安石晚年心境、诗境和诗风.pptx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在变法受挫后,隐退江宁达十年之久,其内心仍存激愤。在此期间写了大量律诗、绝句,景中融情、咏物寄情、直抒其情,以排解胸中不平之气,表现了诗人孤愤、痛苦和不甘失败的情绪,形成了与为官时期政治诗全然不同的寓激愤于恬淡的诗歌风格。 王安石是北宋政坛上一位叱咤风云的人物,同时在文学上也取得很高成就。在他生活的时代,由于政局的巨变,王安石晚年退隐江宁达十年之久。在此期间他写了大量诗篇,这些诗与为官时期的诗歌相比,其内容和诗风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些变化时如何发生的,对于晚年的诗风如何认识,是本文所要探讨的主要问题。 作为政治家的王安石,从小就接受了儒家思想教育,立下了建功立业的宏图大志。因此他的文学思想也变现出强烈的政治家色彩。他主张为文“以适用为本”,“务为有补于世”(《上人书》),强调文学的现实功能和社会效果。纵观他为官时期的诗歌创作基本上体现了他的文人和为文。其特点是以政治诗为主,以议论见长,多采用乐府诗、古诗形式,揭露时弊,对社会矛盾和民族危机都毫不隐晦地直抒其事,大声疾呼,提出了改革现状的要求。 还需要指出的是,晚年的王安石还认真地研读佛学,与僧徒来往,讲经谈禅,他曾写了偈语诗20首,还写了许多含有机锋的禅宗小诗。 对于喜读书、有思想的王安石来说,研读佛学其意在于了解一种学术,与僧徒来往仅是把方外生活作为世俗生活的调剂和补充,是在精神重负中寻求一种解脱,从根本上并没有改变他激愤不平的心境。 强烈的抒情色彩是他晚年诗歌意境的一个重要特征。虽然他描绘的是眼前风物,但是他总是通过主观感情对客观事物的投射,创造出具有诗人独特感受的诗的意境。在这些诗中其抒情造境的方式大体有景中融情、咏物寄情、直抒其情三种。 作者总是于优美的景色之中,抹上几许淡淡的冷色,或氤氲出伤感的氛围,或透露出失意的喟叹,或蕴蓄出孤愤的情调,或闪闲出深沉的惆怅,总之,是你感受到一种不甘寂寞的抗争和跃动。 诗人抓住客观物象的某些特性,作为自己思想感情的载体,用以表露自己即使被迫隐居山林,也仍然无所畏惧和追悔,也是他人格、操守的体现。 王安石内心的痛苦和煎熬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因此他还用直抒其情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内心世界。 表现他的惘惘不甘之情和对朝廷的幽怨。 总之,王安石在隐退的十年里,其心境有所不平和激愤,反应其心境的诗境亦无例外,并不完全都是闲适和恬淡的,但是一般文学史著作对这一点或者挖掘不够,或者语焉不详,甚至还有做出完全相反的判断,这样的认识恐怕是有违于王诗的实际的。 王安石晚年诗歌与为官时期的的变化是全貌性的变化,具体表现在:从政治诗向风景咏物物诗的转变;从古诗、乐府等长篇诗体、绝句的转变;从反映客观世界的记实性诗歌向展现自我精神世界的抒情性诗歌转变;从雄直劲峭诗风向寓激愤于恬淡的诗风转变。对于这种转变,尤其是对王安石晚年诗风的认识,历代诗话中均有较多的论述。 如前所述,只要我们把这些诗歌复归到王安石退隐生活的处境中,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应作者的心灵,我们就会发现他晚年诗作中存在那种隐约流露的激愤之情依然弥散在字里行间。王安石晚年的生活有两个显著特点。一个是从仕为官到江宁退隐,引起了他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他接触更多的是湖光山色、幽林碧草、田园云霞,这样的生活决定了他的创作题材必然是描摹山水,歌咏田园风光。加之他诗歌技巧的成熟,写出与前期风味迥异的诗歌是势所必然的。 二是从变法的鼎盛到变法失败的巨大变化,使王安石心理上经受了巨大落差。虽然他也努力抚平伤痕。尽力超然于世外,但他儒家的入世思想和政治理想并没有泯灭,内心的不平情感不能不在诗中流露出来,尽管有时是极为微弱的,甚至是难以捕捉的。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以为王安石晚年诗风是以恬淡为表,以激愤为里的二元组合,即寓激愤与恬淡之中。恬淡从生活环境中来,激愤从心理环境中来。这种激愤与他青壮年时期的政治思想和变法改革精神一脉相承,是他前期直露劲峭诗风在退隐条件下的变形发展。只有如此认识,我们才能找到王安石诗风变迁的轨迹和内在联系也不会把其前后诗风的不同截然割裂开来。 文学史家普遍认为,王安石在诗歌方面的成就高于他的散文,在宋代诗林中,他又能独树一帜,创造出富有个性的“王荆公体”,这是他对我国古代诗歌的重要贡献。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