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海洋学院学报.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

第22卷第3期 浙 江 海 洋 学 院 学 报 (人 文 科 学 版 ) vol2·2No3· 2005年9月 JOURNALOFZHEJIANGOCEANUNIVERSITY(HUMANESCIENCE) Sep.,2005 中国古代 “游的精神理念探析 马丽卿 (浙江海洋学院管理学院,浙江 舟山 316004) [摘 要]“出游”是一种文明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现象。中国的传统文化孕育了中国旅游的精神,而 “游”的传统精 神理念也承载着中国文化的精髓。中国古代的优游桨乐、远游求道、周游适志,以及比德而游、逍遥而游、旷达风 流之玄游等等形态 ,构成了中国传统旅游精神丰富的内核和理念 ,辉映出传统文化精神的深邃内涵。 [关键词]旅游 ;传统文化;精神理念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318(2005)03—0062—05 StudyoftheSpiritHiddenintheAncientChinesePeopleSUnderstandingofTravding MA Li-qing (ManagementCollege,ZhejiangOceanUniversity,Zhoushan316004,China) Abstract:TravelingisconsideredacivilizedlifestyleaSwellaSaculturalphenomenon.ThespiritofChinesetravelingisdeeplyrootedintraditional Chinesecultureandmeanwhileincludestheessenceoftheculture.Inhistory,Chinesepeopletraveledfordifferentpurposes,suchastoenjoythe view,storelax,toachievespiritualgoal,sandtowidenonesvision,whichconstitutesandembodiesrichrtaditionalChinesetouristspirit. Keywords:traveling;rtaditionalculture;spirit 旅游属文化范畴,是文化的一个内容。在中国古代,这种文化活动甚至早在传说中就开始了。由于历 史悠久,使得 “出游”的涵义极为丰富。当然,“出游”的精神理念脱离不了社会的、时代的条件以及具体旅 游方式的制约,并体现了“游”的主体的内在文化品格和心理。中国的旅游精神理念,受制于中国文化,而 中国文化制约并决定了中国旅游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模式,孕育了中国旅游的精神理念。 人类社会 自始至今就没有停止过追寻和拓展生活空间的脚步。当我们把 目光投向人类的发展史,探 究人类所走过的足迹 ,考察许多与旅游相关、相类似的活动时,便可以梳理出一条关于旅游的脉络。作为 一 种文化现象,旅游不应该仅仅是一种寻求生存的迁徙,而是一种有着一定精神理念指导的自觉活动, 是在解决了基本生存问题后的迁徙行动。迁徙、游牧、漂泊、商贸、征伐、差役、出访、地理发现以及移民等 生活事象并不是旅游活动,但却蕴涵着一定的旅游精神理念。本文试通过搜寻灿烂丰富的中国传统文 化,分析各种形态的旅游实践,从中撷取若干片段 ,探析 “游”的传统精神理念。 1.优游檠乐之精神 游“”和 居“”实则是一种动态的平衡状态。虽然受到统治阶级王权及具体的编户齐民制度影响,人们 的价值判断不 自觉地倾向定居事农一边,把 “游”斥之为 “居无定所”、“职无定业”的作为,把 “游”者看作 是游民、流民、贱民,并且冠以 “不务正业”、见“异思迁”、“寄食四方”、“流落江湖”之名。儒家倡导百姓安 居乐业,孔子说 :“父母在,不远游”,“安土重迁”。然而,一旦社会发生变动,人们又会主动地舍弃 “求田问 舍”的安居乐业生活方式而追求另一种游徙社会中建功立业的生活形态。人需要一种动态无序中的创 造、新奇、放逸的豪情。所以,早在西周城邦兴起及至后来春秋战国的游士社会中,种种 “出游”的冲动始 终表现为整个社会意志。士游于乡校、商游于市、工游于艺,帝王巡游、宫廷婚旅、外交聘问、

文档评论(0)

duyingjie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