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病虫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ppt

  1. 1、本文档共5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棉花病虫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棉花病虫害发生规律及 防治方法 天津市植保植检站 叶少锋 棉花病虫害发生概况 近几年,我市棉花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已成为主栽作物之一。加之近两年气候条件的变化。为害棉花的病虫害种类也相应的发生了变化。一些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偶发性害虫上升为常发性害虫。 目前我市棉花主要病虫害 为害棉花的病虫害种类很多。在我市目前常发性病害主要有:立枯病、炭疽病、枯黄萎病;主要害虫有:棉盲蝽、棉铃虫、棉蚜、棉叶螨、棉蓟马。 棉花苗期病害 立枯病 棉苗立枯病俗称棉花黑根病、烂根病。主要为害棉苗,随棉籽质量、茬口、土壤等不同,病苗发生轻重不同。主要为害棉花、马铃薯、大豆、烟草等近200种植物。 炭疽病 俗称烂根病,是棉花苗期和蕾铃期重要病害。 苗期病害症状 立枯病 棉种萌发前被侵染而造成烂种,萌发后未出土前被侵染而引起烂芽。棉苗出土后初期在近土面基部产生纵褐色条纹,条件适宜时迅速扩展绕茎一周,缢缩变细,病苗萎蔫倒伏枯死。拔起病苗,茎基部以下的皮层均遗留土壤中,仅存尖细的鼠尾状木质部。此病发生后常导致棉苗成片死亡。 炭疽病棉苗出土后,多在进地面的茎基部产生红褐色梭形病斑,略凹陷成纵向裂痕,严重时病斑包围茎基部使病部变黑褐色腐烂,病苗萎蔫死亡。幼苗根部被害呈黑褐色腐烂,拔起病苗,基部以下皮层不易脱落。子夜受害一般在边缘产生圆形或半圆形褐色病斑,边缘红褐色,最后病斑干枯脱落, 苗期病害发病特点 病菌主要通过种子或病株残枝落叶传播。棉籽播种发芽后,病菌侵害幼苗。棉花苗期遇到连续阴雨、低温的气候条件,发病严重。地势低洼或土质粘重的棉田易发病;播种过早、土温低、幼苗生长缓慢及排水不良发病重。4—5月份,田间湿度大,土壤通气不良,棉苗受抑,病害易发展蔓延。 苗期病害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进行大面积合理轮作。 2、播种前精选品种并进行种子消毒。选用饱满棉种,晒种和温水浸种。用55℃—60℃温汤浸种30分钟,浸种时翻动2—3次,然后捞出,在常温下堆闷催芽后播种。 3、加强栽培管理。秋季深耕,适时播种,早播苗,及时治虫勤中耕,深中耕,培育壮苗。 4、药剂防治。可选用多菌灵、25%敌唑酮、40%拌种双等药剂拌种。出苗后如遇寒流阴雨,苗期叶病有暴发的可能时,应用50%多菌灵,或65%代森锰锌500—600倍喷雾。 棉花枯、黄萎病 枯萎病是棉花上一种重要病害,危害性大,顽固性强,具有毁灭性,一旦发生很难根治,曾被列入植物检疫对象,目前我国主要产棉地区均有发生。 黄萎病是棉花最严重的病害之一,也是检疫对象。全国各主要棉区均有发生,常与枯萎病混合发生。 棉花枯、黄萎病症状 黄萎病一般是田间现蕾前后开始发病,由下部叶片逐渐向上部发展。病叶边缘失水、萎蔫,叶脉之间的叶肉出现不规则黄色斑块,叶缘向下卷曲,叶肉变后发脆。以后病斑扩大,呈黄色斑驳。发病严重时,在主脉附近仍保持绿色,其余部分均变黄褐色,使病叶呈掌状斑驳,如“西瓜皮”状。最后病叶的边缘及斑驳变褐色苦死。后期落叶严重时形成光杆。 棉花枯、黄萎病症状 棉花枯萎病在幼苗期即可表现症状,定苗后至现蕾期达到发病高峰,重病株大量萎蔫死亡。夏季高温时,病势停止发展,病状趋向隐蔽。秋季多雨时,温度下降,病株再次表现症状,叶片、蕾铃大量脱落,重者枯死。棉花枯萎病苗期症状主要有:一是黄色网纹型,棉苗叶片先由边缘开始沿叶脉褪绿变黄,叶肉保持绿色,呈黄色网纹状,扩大到全叶,叶片萎蔫,枯死脱落,使全株死亡。有时叶片突然萎蔫而死,有时病株会半边萎蔫枯死。二是黄化型,叶片局部或全部变黄,有时边缘枯死、脱落,到全部枯死。三是紫叶型,叶片出现紫红色斑,叶脉褪色,叶片变薄,最后干枯。四是急性青枯性,叶片突然失水而色发青,叶片变薄而变软,全株或半边萎蔫下垂,猝倒而死。五是皱缩型,5—7片叶时,大部分病株顶部叶片皱缩,畸形,色深绿,节间缩短,比健株矮小,一般不死亡。以上五种类型共同的症状是病株 棉花枯、黄萎病发病特点 黄萎病病叶作为病残体存在于土壤中是黄萎病传播的重要菌源,种子带菌是远距离传病的主要方式。当棉花播种后,病菌由棉株的根部侵入向上发展,引起全株发病。病株枯死后病菌仍在残株上存活。在生长期间,可通过风、雨、灌溉、带病菌肥料、人工、机械等传播扩展。适宜发病温度为25—28℃。地温高、日照时数多、雨日天数少发病轻,反之则重。一般蕾期零星发生,花期进入发病高峰期。连作棉田、施用未腐熟的带菌有机肥及缺少磷、钾肥的棉田易发病,大水漫灌常造成病区扩大。 棉花枯、黄萎病发病特点 枯萎病为真菌性病害。是一种专化性很强的病菌,除侵染棉花外还侵害秋葵等少数几种植物。病菌在土壤内可存活10年之久。棉籽带菌是远距离传播的主要菌源。病株根、茎、叶、铃、壳等均可带菌传播。出苗后即可发病,可成片死苗,甚至绝收。连作年限长,土壤内菌量大

文档评论(0)

sandaolingcr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