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晚期的疾疫和宗教.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東漢晚期的疾疫與宗教 林富士 本文主旨在於探討東漢晚期疾疫流行的情形,及其與當時宗教情勢之間的關係。 據范曄《後漢書》的記載,中國社會在桓、靈二帝時期(147-189 A.D.)飽受「疾疫」的 侵害,其後,在獻帝期間( 189-220 A.D ),則似乎只有建安二十二年 (217 A.D. )有「大疫」 發生。然若綜合各種不同的史料來看,則一種或多種不知名的「疾疫」 (即現代醫學所說的 「流行病」),在東漢王朝最後的三十多年間,仍不斷侵襲中國社會,儘管可能只是間歇性的 肆虐於某些區域。 造成東漢晚期疾疫流行的原因已很考定,但其帶來的衝擊和影響,卻可加以評估。單以宗 教而論,巫祝的活躍、若干廟的興建、厲鬼信仰的熾盛、新興道教團體的崛起、佛教在中國聲 內的勃興,其實都和疾疫衝擊下,人心格外顯得憂懼疾病、多人渴求醫護的社會情境有緊密的 關係。而巫祝、道山、與僧人,針對當時人的需求,適時提供了心理或生理上的醫療與救護, 也使他們各自吸引了不少的信徒,因而形成三者鼎足而立的局面。 當然,單以疾疫流行的社會情境,並不足以解釋巫、道、佛三種宗教勢力在東漢晚期的發 展。但是,疾疫流行與宗教情勢二者之間在當時的緊密交纏,卻也不能忽視。 壹、引言 桓帝元嘉元年(151 A.D.)「春正月,京師疾疫」、「二月,九江、廬江大疫」。 桓帝延熹四年 (161 A.D.) 「春正月,大疫」。 桓帝延熹九年(166 A.D.)正月己酉詔曰:「比歲不登,民多飢窮,又有水旱疾疫之 困」。 靈帝建寧四年(171 A.D.)三月 「大疫」。 靈帝熹平二年(173 A.D.)「春正月,大疫」。 靈帝光和二年(179 A.D.)「春,大疫」。 靈帝光和五年(182 A.D.)「 二月,大疫」。 1 以上所引的七條史料出自范曄(398-445 A.D. )《後漢書》的<孝桓帝紀>及<孝靈帝紀>, 雖然只是寥寥數語,卻深受近代學者注目。一般來說,學者大多把靈帝中平元年(184 A.D.) 的「黃巾之亂」視為東漢政治社會史的重要分水嶺之一。因為從此之後,一則盜賊蜂起、流民 1 范曄,《後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65),卷7 ,頁296-297 ,308 ,317 ,卷8 ,頁322 , 334 ,342 ,346 。 2 四竄的情形便連年不息,二則刺史與郡守擁兵自重、軍閥割據、交相攻戰的局勢成形。 而前 此二、三十年之間頻頻爆發的疾疫之災則被認為是「黃巾之亂」產生的主要因素之一,因為 3 「黃巾」的首領張角乃以「大醫」自居,並且透過醫療活動傳佈信仰、吸引徒眾。 因此,對 於流行於東漢末年的疾疫,我們除了該評估其損傷人口、破壞經濟、蹂躪社會的程度之外,也 應考察其與當時宗教發展之間的關係。 然而,有關這項課題的研究,大多局限於探索桓、靈二帝時期的疾疫及其與張角「太 平道」興起的關聯。這種局限主要是受制於史料。因為,從「黃巾之亂」起一直到東漢覆亡為 止的三十七年間(184-220 A.D. ),有關「大疫」的記載,在范曄的《後漢書》中只有靈帝中 4 平二年(185 A.D.)及獻帝建安二十二年 (217 A.D.)兩次, 而有關宗教的活動更是絕少見於 「正史」的記載。但是,范曄以及諸家《後漢書》(以今存之內容來看)對於獻帝時期疫災的 記載可能有所疏漏,因為,獻帝時期,東漢都城曾二度搬遷(初平元年自洛陽遷長安、建安元 年自長安遷許昌),中央政府常處流寓狀態,且又失去對各地的控制,原有的「上計」和「監 察」制度不再能實際運作,宮廷所藏的典冊簿籍又頻遭戰火,因此,史官(或有志寫史者)能 否獲得完備的檔案和資料以記當時之事甚為可疑。故而,在東漢最後

文档评论(0)

xyl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