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告别谎言迈向诚信.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教育随笔:告别谎言迈向诚信

教育随笔:告别谎言迈向诚信 教育随笔:告别谎言迈向诚信  幼儿期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是人道德意识、道德观念的启蒙时期。《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指出,要培养幼儿“诚实、守信”的生活态度和行为习惯,这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培养目标。但说谎却是幼儿园常见的一种现象,困扰着许多老师和家长。   案例一:周一晨间自由谈话时,冯玉琪对我说:“老师,昨天爸爸带我去公园了,我看见了老虎、狮子、大象、孔雀……我还用手摸了老虎,老虎的毛可软了……”中午离园时,我和玉琪的妈妈说起此事,她妈妈说:“昨天玉琪在家呆了一天,哪也没去呀,这孩子怎么撒谎呀?”我听了,对玉琪妈妈说:“那你们是不是对孩子许诺过,要带她去公园呀?”玉琪的妈妈想了想说:“是呀,孩子他爸好久以前说过,周日没事时带玉琪去公园看老虎、狮子……,可最近孩子他爸一直很忙…”听完她妈妈的话,我明白了……   分析:说谎分为无意识说谎和有意识说谎两种类型。案例中的幼儿属于因某种愿望的存在而无意说谎的现象。她将自己的愿望当成了现实讲给人听,这实质上是一种幻想的口语表达,具有夸大其词、自我陶醉的特点,可使幼儿的愿望获得象征性、代表性的满足。因为幼儿的思维正处于运算阶段,难以分辨想象和现象。   案例二:海钰哭着告诉我:“老师,我的新盒子不见了?”我听了一愣,刚才孩子们还围着海钰看她的新盒子,怎么说不见就不见了?我扫视了一周,问:“谁看见海钰的盒子了?”孩子们都摇摇头说:“没看见。”这就怪了!这时我发现冯浩斌的神情有些紧张,就走到他身边说:“你看见海钰的盒子了吗?”“没……没有。”冯浩斌紧张地说。“那老师能看看你的盒子吗?”我对冯浩斌说。“我妈妈……也给我买了一个和她……一样的盒子。”冯浩斌支支唔唔地说。我说:“是吗,那老师看看可以吗?”“嗯” 冯浩斌极不情愿的从书包里拿出盒子递到我手中。我仔细翻看盒子,见盒子的背面写着“海钰”两个字,这不正是海钰的盒子吗?我问冯浩斌:“这盒子是谁的?”冯浩斌却说:“盒子是妈妈买给我的,我没拿她的盒子。”经我再三教育,冯浩斌才承认:自己很喜欢海钰的盒子,所以偷偷地放到了自己的书包里。   分析:案例中的幼儿虽然知道别人的东西不能拿,但由于年龄小,知识经验缺乏,对行为准则的认识还不十分清楚,辨别是非的能力差,不知道哪些事该做,哪些事不该做,无法抵御他喜欢的东西对他的诱惑。所以,只要是喜欢的东西就拿,并悄悄藏起。   案例三:“我爸爸给我买了一辆小车子。”浩然自豪地对小伙伴说。佳浩听了说:“我爸爸给我买了一辆遥控车,一按钮它就跑,可好玩了。”冯高磊接着说:“这算什么呀!我爸爸不仅给我买了小车,还给买了一辆飞机呢。”小朋友听了,极羡慕的问:“飞机能飞上天吗?”冯高磊夸张地说:“当然能了,还能把我带上天呢。”……   分析:案例中的幼儿属于因虚荣心而说谎的现象。幼儿间相互比较与竞争是不可避免的。为此,幼儿相互吹嘘自己有这有那,为了使自己在比较中处于优势,幼儿不顾一切的夸大事实,甚至编造事实。   案例四:“老师,我捡到了一角钱。”唐亚琪手拿一角钱,跑对我说。我问:“在哪捡到的?”亚琪支支唔唔地说:“我在…去厕所的路上捡的。”我问全班的孩子:“今天你们谁带钱了?”孩子们都说没有。这时李良超站起说:“唐亚琪今早上和我说,她从家里拿钱了。”听李良超这么一说,唐亚琪的脸唰的红了……   分析:平时在幼儿园,孩子们捡到东西交给老师时,老师总会对这些孩子表扬一番。所以,案例中的幼儿出现了为获取老师的表扬、取悦大人而说谎的现象。   案例五:“老师,小鱼死了。”冯亮过说。我走到自然角一看,可不是吗,昨天集市上我刚买的三条小金鱼并排放在鱼缸边的桌子上,一动不动。我气极了,对着孩子们喊:“谁干的?”屋内一片寂静,孩子们面面相觑,惊恐的望着我,摇摇头……我只好强压住心头的怒火,说:“是谁做的,只要告诉老师,老师就原谅他。”孩子们默默无声。我就讲了故事《诚实的列宁》,并结合故事又说了一些“做错了事并不可恨,可恨的是不承认错误”的道理。冯超这才慢慢的站起,承认是自己把小鱼捞出的……   分析:案例中的幼儿由于不小心做错了事,产生了恐惧心理。为了避免老师的惩罚、摄于老师的威严而说了谎。   教育措施:   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在周围环境的影响和熏陶下形成的,不良的教育影响,会导致幼儿不诚实行为的产生。对于幼儿出现的种种说谎行为,家园要互相配合,采取正确、有效的方法,帮助幼儿认识并纠正错误行为。为此,我们制定了一系列的教育措施:   一:家长方面   1、榜样示范   儿童的许多态度都是由模仿他人的行为习得的。在生活中,父母是孩子行为的第一任教师。孩子的行为多半是通过日常生活无意中习得的。如果孩子经常看到父母为环境所迫,说这样那样的谎言,孩子就容易受父母不健康的行为影响,学会说谎。所以,父母

文档评论(0)

l21532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