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3.工程地质
3.1 概述
受那曲地区那曲县人民政府委托,我院承担了那曲地区那曲县达萨乡重点县项目(饲草料基地)工程的设计任务。我院承担任务后,于2014年7月2组织水工、水文、测量及地质等专业人员进驻现场,开展实地工作,在同月中旬完成了野外工作,作内业资料整理,地质专业主要是通过现场地质测绘及坑槽探等手段,对工程工区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详查。
依据设计要求,地勘工作任务如下:
(1)勘察现场,协同设计选择取水口及渠道的改造方案。
(2)对渠线进行工程地质评价。
(3)针对建筑物进行定性分析,给出相应的设计参数。
(4)对天然建筑材料进行调查。
(5)评价环境水对砼侵蚀性。
该区工程地质条件较为简单,工程规模小等原因,勘察手段只选择了坑探,通过坑探了解工程区的地址情况,基本满足工程设计对地质基本资料提供的规范要求,针对该工程勘测深度是可行的,完成的工程量见下表:
表3—1
位置 工程地质勘探 工程地质测绘 坑(m3)/个 比例尺 平面(km2) 剖面(m/条) 区域地质 1:150万 100 取水口 52/3 1:500 0.1 渠道 6/4 1:500 0.62 天然建筑材料 1.5/1 调查范围 12 总计 70/12 1:10万
1:500
调查范围 5
0.73
10
3.2 区域地质概况
3.2.1 地形地貌
那曲县地处藏北大高原区与藏东南高山峡谷区的过渡地带,北有昆仑山、可可西里山,南有念青唐古拉山,地势北高南低,地形以高原山丘平地为主。平均海拔4200米以上。境内湖泊众多,均为典型的高原封闭型湖泊。主要山峰有达噶东日峰,海拔均在5772m以上。北部为辽阔的“无人区”。属高原亚寒带半干旱季风性气候和高原寒带干旱气候。其特点为空气稀薄、降雨量少、日照充足。
灌区地形为高山湖盆平原。项目区位于龚曲河畔,系那曲右岸一段支流,龚曲发源于海拔5772m的达嘎东日山峰。河流长54.6km,平均被降20.3%。
河谷为“U”字型谷或宽谷,河流发育成型,河曲较为发育,其中下游出谷段河谷宽达数几十米,但现代河床较窄,一般宽5~20m,可见现代河床只占河谷的极小一部分,由于河曲发育,河流侧蚀及沉积较为严重,因此河床内现代冲积物质较少,河漫滩发育规模不大。
湖盆平原宽数公里至数十公里,地势平坦,为当地较好的草场。
3.2.2 地层岩性
灌区出露的主要地层有朱罗系(J)拉贡塘旦(J2-3L)。中-深成相,中-酸性岩,燕山晚期花岗岩()及分布于河床河谷阶地上的第四系松散堆积物。
(1)燕山晚期花岗岩()。
(2)第四系松散堆积物:主要有冲积、冲洪积、相沉积、风积等松散物。冲积层分布在河床和阶地等部位,主要为砂卵石、票卵石及细砂等。
3.2.3 地质构造
工程区处于班公错—怒江缝合带(BS)。该缝合带北以班公错—康托—兹格塘断裂为界,其南以革吉—果忙错断裂和隆格尔—纳木错—仲沙断裂的东段(纳木错以东)为界。该带主要由规模巨大的蛇绿岩及混杂岩带结成,东西向长达2000km,端西自班公措始,经改则丁青向南沿怒江迎接滇西端丽江、缅甸和抹谷带。
3.2.4 新构造运动与地震
工程区地处班公错—怒江缝合带(BS),沿带发生4.7级地震20余次,最大地表震级达7级(1908年色林错地震)。本带规模巨大,活动性强,受老结构控制明显,主要活动期为中新世以后,并以断陷活动为主,还表达走滑运动特征,它横亘于两侧不同方向的活动构造带之间,基本上不受其影响并独自发育,是一条重要的活动构造分区界限。
据2001《中国地震峰值加速度区划图》(1/400万GB18306—2001)《中国地震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周期为0.45s,场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20g,相当于地震基本烈度Ⅶ度。
3.3 工程地质条件
3.3.1取水口工程
(1)地形地貌
八村干渠工程位于龚曲下游取水,地形为V型河床,地貌单元按其形态及成因类型分为:一级阶地、河床漫滩等。
一级阶地(Ⅱ):分布于两岸平原。组成岩性主要成份为第四系卵、砾石土,草甸地,草甸土厚20~30cm,以下为卵、砾石土,土厚5m以上。
河床漫滩(Ⅰ)分布于取水口的坝轴线和取水闸、冲砂闸、上下游导流墙等。组成岩性主要为砂卵石厚3~10m以上。
(2)地层岩性
河床漫滩为砂卵石,两岸一级阶地表层为草甸土,以下为卵砾石土。
1)第四系
① 卵、砾石土(sgr)①:红黄色,分布一级阶地草甸土以下,厚5.0m以上,砂砾石占30~35%,砂占20~30%,土占40~60%。卵砾石直径2-10cm,砂为粗砂,土为砂土,中密-稍温。
② 砂卵石(pcb)②:灰黑色,为现代堆积,连续分布于河床漫滩上,卵石含量30~40%,砾石含量35~45%,泥砂含量20~25%,卵石直径20~200mm以上。岩性成份以砂岩为主,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