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逸名士陶渊明.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隐逸名士陶渊明

陶渊明——东晋文学的隐士风范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入宋后改名潜,私谥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九江荆林街)人。 陶渊明逸致图 陶渊明出身官僚地主家庭,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官至大司马,封长沙郡公。祖父陶茂、父亲陶敏(一说陶逸,见赵泉山《笺注陶渊明集》云“靖节之父,史逸其名”)都做过太守之类的官。 陶渊明生平 陶渊明生平 一、陶渊明青年时期(29岁之前):爱慕自然,安贫乐道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在农村度过少年时代;受儒家思想影响,“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产生“大济于苍生”的理想,并且这种济世报国的思想伴随他一生。“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杂诗》其二) 另一方面,他又推崇颜回、黔娄的“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要像他们一样保持品德节操的纯洁,“好爵吾不萦,厚馈吾不酬”,绝不为追求高官厚禄而玷污自己,向往“衔觞赋诗,以乐其志”的“无怀氏之民、葛天氏之民”般的日子。 二、反复出仕与归隐(29——41岁) 29岁为江州祭酒,不久,因“不堪吏职”辞官而归 。36岁时,为荆州刺史桓玄的僚佐,不久,又辞归。 40岁时,出任镇军将军刘裕的参军,后又任建威将军、江州刺史刘敬宣的参军。 陶渊明生平 三、归隐田园(41岁以后) 405年8月,求为彭泽令。“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郡遣督邮至,县吏曰:‘应束带见之’,潜叹曰:‘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印绶去职。”(《宋书》)“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 自29岁为江州祭酒,至405年11月辞官,前前后后不过四五年为官,多为闲居。 “渊明在官场里混那几年,像一位‘一生儿爱好是天然’的千金小姐,强逼著去倚门卖笑,那种惭耻悲痛真实深刻入骨。一直到摆脱过后,才算得着精神上解放了。”——梁启超 “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苏轼 “他和我们一般人一样,有许多矛盾和冲突;和一切伟大诗人一样,他终于达到调和静穆。”——朱光潜 陶渊明归隐之后的生活 一、读书: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意会,便欣然忘食。 二、饮酒: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三、著诗文: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四、躬耕田园 五、流连山水 《归园田居》其二 陶渊明四十四岁时,一场火灾让他一贫如洗。他亲自劳动以谋衣食,但因为“幼稚盈室”,又不善经营,所以贫困不堪,有时要向人乞贷度日。 《乞食》    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 主人解余意,遗赠岂虚来。谈谐终日夕,觞至辄倾杯。情欣新知欢,言咏遂赋诗。感子漂母惠,愧我非韩才。衔戢知何谢,冥报以相贻⑺。 “弱年逢家乏,老至更长饥。菽麦实所羡,孰敢慕甘肥。”——《有会而作》 “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造夕思鸡鸣,及晨愿乌迁。”——《 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 》 江州刺史檀道济:“贤者在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仕。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已经六十二岁,病饿多日的陶渊明的回答“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对檀道济携来的粱肉“麾而去之”。 427年,六十三岁的陶渊明害了疟疾,不再吃药,从容写下《挽歌诗》三首和《自祭文》一篇,与世长辞。 挽歌诗 其一 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昨暮同为人,今旦在鬼录。 魂气散何之,枯形寄空木。娇儿索父啼,良友抚我哭。 得失不复知,是非安能觉!千秋万岁后,谁知荣与辱? 但恨在世时,饮酒不得足。 其三 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 四面无人居,高坟正嶣峣(jiāo yáo )。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 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千年不复朝,贤达无奈何。 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饮酒 (其五)   结庐在

文档评论(0)

xyz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