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天疱疮临床特征及其靶抗原关系探究-.docVIP

类天疱疮临床特征及其靶抗原关系探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类天疱疮临床特征及其靶抗原关系探究-

类天疱疮临床特征及其靶抗原关系探究*   作者:金 岩1,黄 懿1,成 扬2,付海军3 【摘要】 对56例江浙沪地区类天疱疮患者的临床特征和不同靶抗原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发现类天疱疮多发于老年人,并以大疱性多见;在BP的急性期抗体结合230kD、230/180kD、合并条带靶抗原较常出现(86.11%);而在疾病的缓解期抗体结合180kD抗原较常出现(65%);180kD靶抗原并非次要抗原。 【关键词】 类天疱疮;临床特征;靶抗原 【Abstract】 56 cases of bullous pemphigoid(BP) were studied on the clinical characters and immunol-blot patterns.It was found that bullous pemphigoid happened mostly among old people in bullous type;Autoantigen BP230,BP230/180 and BP 230/180 combined with minor antigens involved in acute phase of BP patient;While BP180 involved mainly in the remission of the disease.Autoantigen BP180 were not minor antigen. 【Key words】 bullous pemphigoid;clinical characters;autoantigen 大疱性类天疱疮(BP)是一种发生于老年人的自身免疫性大疱病,临床表现为全身泛发性、张力性大疱,尼氏征阴性,病程反复迁延,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BP血清中有多种抗皮肤基底膜不同成分的抗体,有靶抗原分子量为230kD、200kD、180kD、140kD、100kD等,为了进一步探讨BP的临床特征和其靶抗原的关系,我们拟对临床收集的56例病例及其免疫印迹的结果综合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1.1 研究对象 选择1999年12月~2001年12月华山医院皮肤科和东方医院门诊、病房就诊的江、浙、沪地区汉族类天疱疮患者,根据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和直接免疫荧光检查,符合诊断标准确诊。 1.1.2 方法 我科专病门诊、病房大疱病患者,常规做病理活检,手术时将切下的组织块分为两份,一份做常规组织病理检查,另一份做直接免疫荧光检查;确诊的BP患者抽取外周新鲜血5ml,留血清-20℃冻存用于测定BP抗原分子量;除对患者的一般情况如年龄、性别、发病时间等进行记录外,并根据以下内容对BP病例进行登记、随访。(1)临床类型:根据临术表现将BP分为大疱性、小疱性、局限性和痒疹性等。(2)黏膜损害情况:①有黏膜损害;②无黏膜损害。(3)痒感:①有明显痒感;②无明显痒感。(4)病情:①重度:指不断出现张力性水疱和显著红斑,累及体表面积50%以上;②中度:指皮损面积在20%~50%之间;③轻度:皮疹散在分布或局限在身体某一部位,皮疹面积在20%以下。(5)病期:①活动期:指患者不断出现张力性水疱和显著红斑;②稳定期:无明显水疱发生,只有陈旧皮损。 1.2 皮肤表皮抗原的提取 1.2.1 材料 1.2.1.1 组织 取新鲜外科截肢手术皮肤6cm×6cm数块。 1.2.1.2 主要试剂及仪器 三羟甲基氨基甲烷(TRIS,FARCO产品);苯甲基磺酰氟(PMSF,Promega产品);依地酸钠(EDTA,Sigma产品);蛋白酶抑制剂(pepstatin,antipain,leupeptin,chymostotin,Sigma公司产品);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日本进口分装);高速低温离心机(HITACHI,日本进口);751型分光光度计(上海第三分析仪器厂);热分离缓冲液;12.5mmol TRIS-HCl,pH6.8,100μl PMSF(热分离前加);表皮提取液:2%SDS,65mmol TRIS-HCl,pH6.8,20mmol PMSF,10mmol EDTA,含四种蛋白酶抑制剂(热分离前加)。 1.2.2 方法 (1)新鲜外科手术皮肤标本,用图钉固定在木板上,用手术刀除皮下脂肪组织,削真皮至0.5mm厚,冷生理盐水反复冲洗。(2)热分离缓冲液分两份,一份置37℃水浴,另一份置56℃水浴,10min备用。(3)将皮肤剪成2cm×2cm大小,放入37℃热分离缓冲液20min,再迅速放入56℃热分离缓冲液中40s,取出冷却,用手术刀背轻轻分离表真皮。(4)表皮按25~30cm2比1ml的比例加入表皮提取液中,放入组织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