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性理论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转型_张志忠.pdf

现代性理论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转型_张志忠.pdf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现代性理论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转型_张志忠

2009/1·文艺争鸣·史 论 主持人的话: 在本栏所选发的文章中,张志忠先生的《现代性理论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转型》一文,分析的是近二十年来学 术界所关注的一个大课题。由西方引入的现代性理论,在这时期开拓了现当代文学学科的视野,并颠覆了旧有的许 多研究方法与习惯。本文通过对一些有代表性研究成果的归纳,总结出七种现当代文学研究中的现代性理论范式, 并进行了较为充分的比较和评论。由此,本文对于推动百年来中国文学史研究的反思,应该会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启 示意义。 徐国源先生的《论朦胧诗对中国现代诗贡献》一文,认为“朦胧诗”尽管在思想上以强烈的“批判”意味成为特定时 期的思想“异端”,而在艺术上则接续了中国现代诗歌中断裂已久的现代主义,从现当代诗歌发展的历史角度,确认与 厘清“朦胧诗”的传承与创新因素。这种研究与分析模式,显然有助于对现当代诗歌的整体把握与合理定位。而罗慧 林的《中国文学“启蒙现代性”的三种走向》一文,一反以往研究者惯常的女性主义研究视角,而是从启蒙现代性的观 点、思想史的框架来考察张爱玲、丁玲、萧红这三位女性作家,并由此剖析百年中国文学启蒙的三种走向,也有相当的 新意。 在过去的一年中,本栏目承蒙许多研究者的支持与关注,刊发了一系列有质量的论文,获得了一定的好评。在新 的一年里,希望继续能得到各位同行、专家的支持,进一步将这一问题的思考推向深入。 (温儒敏、栾梅健) 史论 [近百年来中国文学史研究的反思] 现代性理论与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转型 张志忠 在20世纪和21世纪之交的20余年里,由西方引 念,就成为重新书写文学史的逻辑起点,并试图以 入的现代性理论,对包括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在内 ‘宏大叙事’的姿态颠覆旧有的研究方式与习惯。应 的中国人文学者的启迪和影响力,其重要性不可低 当承认,这些研究是取得了一些值得称道的成绩的, 估。著名学者温儒敏有这样的论述,“90年代以来, 也开拓了现当代文学学科的视野,起码可以从比较 () 1 ‘现代性’在现当代文学研究领域几乎成为统摄性的 宏观的角度来俯瞰那些纠缠不清的问题。”这种统 概念,无论文化研究还是思想史研究,都乐于采纳这 摄性的认定,不仅是指它对近些年来的中国现当代 个研究视野,诸如‘现代性’与‘反现代性’的相互冲 文学研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而且因为它在该研究 突与依存关系,以及文学作为‘民族国家寓言’的观 领域所产生的方法论意义上的革新作用。可以说, 56 张志忠 ·现代性理论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转型 现代性及其相关种种,已经构成了中国现当代文学 代延续下来的启蒙现代性的视角,仍然是非常重要 研究中的一种宏大现象,生机勃勃,众声喧哗。现代 的一翼,只是逐渐深入和缜密化了。王一川的《中国 () 性理论已成为而且在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仍然是中 7 现代性体验的发生》 ,没有采用高调的启蒙话语的 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的学术生长点。 路径,而是从晚清的文字记述和文学作品中钩索19 世纪末期以来国人在日常生活中面对国门打开后涌 “现代性”命题的充分展开和相互冲突 入的西方世界和西方器物的种种情感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