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害防治一洪患.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灾害防治一洪患

第五章 災害防治(一):洪患 第一節 洪患發生的因素 一、洪患的定義   洪水是指河流因上游的豪雨或融雪造成水位超過主流河道,向兩岸地面溢流的現象,洪水氾濫形成的災害稱為洪患(f?lood hazard)或水災。 二、豪雨   颱風、豪雨加上地形效應,使得位在迎風面的東北部山區、西南部山區,經常出現豪雨。 三、洪峰延滯期縮短   中央山脈屬新褶曲山脈,河川短小且坡陡流急,平均河床坡降高於世界大河。降水集中夏季,河川洪枯水量變化大,單位時間通過的洪水量高於世界主要河流。 四、集水區管理不佳   集水區濫墾、濫伐造成水土流失,不僅使河流泥沙增加、河道淤塞,亦造成集水區涵養水源的功能降低,地表逕流量增加而造成洪患。 五、地面逕流量增加   都市發展造成地表不透水面積增加,使洪峰延滯期縮短、洪峰流量增大。 ※臺灣洪患形成因素的彙整: 主因 成因 產生的現象 豪雨 颱風 短時間暴雨 梅雨:5、6月 滯留鋒面:長時間連續性降雨 洪峰 延滯期短 河川短小、坡陡流急 集水區雨水迅速到達下游平原 洪峰流量增大、洪峰延滯期縮短 都市化面積增加、 集水區水土保持不佳 地面逕流增加 地勢低窪 平原區或地層下陷 過多的雨水來不及宣洩入海 隨堂討論 1.?豪雨是洪災發生的主因之一,請問豪雨具有哪一種降水特徵? 答:降水強度大。 2.?請問臺灣洪峰延滯期短的主因為何? 答:河川短小、坡陡流急。 3.?洪災發生的原因除了是「降水過多」的豪雨之外,其次就是「排水不及」的各項原因,而「排水不及」又可分為「水流集中速度太快」和「地勢低窪排水不及」兩類,請舉出幾個造成「水流集中速度太快」的原因? 答:山坡地過度開發、都市面積擴大、都市排水系統完善、河床坡度太陡。 4.?參看右圖,請問為何都市排水系統完成比例愈高的區域,其豪雨過後的地表逕流量反而愈多,洪峰出現的時間愈短? 答:都市化後不透水面積增加,使雨水無法下滲,大量雨水經由排水道流入河川,下水道設置愈完善的區域,雨水停留在地表的時間就愈短,地面漫流的雨水透過排水系統向河道集中的時間就愈快速,如果下游的地勢低窪,反而會造成更嚴重的水患問題。 第二節 洪患的預防與監測 一、臺灣洪患的預防與監測 1、土地資源保育:增加地表植披覆蓋,避免過度開發,防止水土流失 2、工程方面 方法 作法 說明 防洪 蓄洪 上游興建水庫 臺灣因河川上游坡陡又無廣大腹地,因此僅有高雄縣阿公店水庫為蓄洪功能為主的水庫 束洪 滯洪區調節洪峰流量 及 興建堤防 臺灣主要河川採取100年頻率洪水標準束洪 築堤束洪為臺灣主要防洪工程 排水 導洪 加深河道、疏浚、截彎或改善彎道,改善下游河道暢洩洪水,以降低洪水位 河道疏浚及拓寬工程需時常維護,成本高,僅能局部使用。如基隆河的截彎取直 分洪 興建疏洪道引出超過河道之洪水量至適當的洩洪區 僅二重疏洪道、員山子分洪隧道 3、管理與預報系統的建立:整體化考量水災防治計畫,並結合區域計畫或都市計畫,設定土地使用分區管制,並規劃水災預警系統,來提升防洪的時效。 4、應用地理資訊系統(GIS):GIS可模擬一日不同的降雨強度,將不同縣市可能造成的淹水範圍、深度等彙整成「淹水潛勢圖」。使決策者正確且即時的了解災情。 ※淹水潛勢圖 定義 結合氣象、水文、地形、建築物等基本資料,分析出各地淹水的機率或規模,再利用GIS呈現模擬地區的潛勢分布 應用 (1)可做為檢討河川防洪及改善地區排水工程時的依據 (2)可做為國土開發、地區綜合發展計畫及都市計畫的參考,以期減少淹水風險 5、洪災調適:政府可於全流域建立預警系統、加強防災工程建設,並對全流域提供補償或補助。民間可以購買洪水災害保險、搬遷等預防措施以減少洪災損失。 二、個案:大臺北及基隆河防洪計畫 1、臺北盆地易淹水的原因: 盆地地形,地勢低 豪雨時水系匯流面積大 洪水的水流瓶頸,如:橋的阻擋。 2、解決方法: 淡水河洪水平原管制辦法 大臺北防洪計畫 範圍 (1)淡水河左岸低窪的新莊、蘆洲、五股、泰山及三重等地區 淡水河右岸的社子島、關渡平原等人口密度較低的地區 大臺北地區 方法 劃定發展限制範圍,以期減少洪氾區災害損失: 一級管制區(天然洩洪區、疏洪道行水區):禁止改變地形 二級管制區(洪患淹水及低窪區):限制興建建築物 (1)基隆河截彎取直-導洪。 (2)拓寬關渡大橋前的獅子山隘口-導洪。 (3)規劃五股蓄洪區-蓄洪。 (4)開闢二重疏洪道疏解新店溪及大漢溪的洪流-分洪。 (5)以 200 年洪水頻率劃設行水區和興建堤防-束洪。 ※河川基隆河截彎取直的利與弊: (1)?優點: 上游較不會積水:單位時間的排水量增加。 配合都市計畫發展:多出一塊區域,可拿來做都市計畫、商業計畫,有助於都市經濟的發展。 增加河流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huwo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