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以读为本 读中生情
——《我站在铁索桥上》教学设计
武汉市青山区吉林街小学 肖红
【教学内容】
《我站在铁索桥上》是一首现代诗,诗人站在铁索桥上思绪万千,遥想当年红军战士的英勇无畏,展示如今和平美好的生活,高歌英雄的土地,英雄的人民。
全诗共四节。第一节,写诗人身临铁索桥所见到的景物:头上“二郎山的云雾”,脚下“大渡河的白浪”。诗意浓,意境美。
第二节,跳跃时空,展开回忆,追忆红军当年飞夺泸定桥激烈战斗的场面。“红旗”“火光”“铁索”“弹雨”“火网”这些具体的意象,构成了一幅活动的画面,引人遐思。
第三节,诗人的思绪、回忆又回到现实,写了烈士们当年激战过的地方,今天已经成为鲜花盛开的地方,孩子们在楼房里学习,人民捧着美丽的鲜花撒在英雄的土地上。
第四节,复唱,寓情于景,直抒胸臆,高歌英雄的土地,英雄的人民。
全诗感情浓烈,借景抒情,节奏鲜明,琅琅上口。
【教学目标】
1.学会6个字,会认1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准确流畅地背诵课文。
3.理解重点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课时安排】
2课时
【设计理念】
《我站在铁索桥上》是一首现代诗,学习这首现代诗,目的是让学生了解革命战争年代英烈们英勇战斗的精神和热爱和平的情感,因而让学生理解诗句,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以及中年级学生的特点,教学中我采取了以读为本,自读自悟,读中生情,用情促读的方法,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歌内容和表达的思想感情。因为《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阅读教学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语文教学应鼓励学生多读,在朗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教育家叶圣陶也认为“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认真读书,使之见于书,入于目,出于口,明于心,真正达到口诵心惟,使知、解和谐发展。”读是语文教学最基本最好的方法。但是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并不是放任自流,而是让学生一遍有一遍读的任务,一遍读有一遍读的方法。俗语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向学生传授“学法”,让学生学会读书,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情感,触动他们的心灵,使他们在思想上与文本产生共鸣。
1.创设情境,导入文本,激发读的兴趣。
课堂中创设情境,能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点燃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心。教学中,我首先播放《我站在铁索桥上》的歌曲,用激昂的乐曲强烈地震撼学生的感官,同时出示“铁索桥”图片,用激情的语言把学生带入“铁索桥”,使学生仿佛真的和诗人一起站在铁索桥上,走入诗歌的情境之中,引发学生求知欲望,激发学生最初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
2.借助资料,厚实文本,丰富读的内涵。
文中作者追忆飞夺泸定桥,与敌人激烈战斗的内容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太远,诗歌本身又是一种浓缩后精练的语言,如何通过“红旗、火光、铁索、弹雨、火网”这些意象构成一幅幅活动的画面让学生感受红军的英勇,光靠上个环节中教师设的境及到位的范读是不够的,虽能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却是虚浮苍白的,想必未能发自内心,这时如果放手让学生自读,充其量只是依样画葫芦,内心的视象还未被唤起,悟也悟不透彻。为此,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资料,再运用多媒体,再现当年红军战士们“飞夺泸定桥”的激烈场景,引导学生用眼睛去凝望,用耳朵去倾听,用心灵去体验,帮助学生教为深入而准确地理解阅读对象。通过这些“化远为近,化虚为实”的阅读资料厚实文本,拉进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走进文本,读出情感。
3.抓住词句,品味文本,深入读的情感。
好酒宜品,好的语言更宜意会、品味,语言文字是最讲究神韵的。因而词语的理解在阅读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对于有些句子中的关键词,领悟其特殊的含义对于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非常重要。为了让学生在短短的时间里,对文本的感受逐步由粗糙到细腻,由表层到深入,把对外在语言文字的感知转为内心的感情波澜。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最寄予诗人情感的词句“勇士们哪,攀着一根根铁索,冒着密密的弹雨,冲破了敌人的火网!”体会红军战士的英勇顽强以及不屈不饶的献身精神;抓住“人民捧着美丽的鲜花,轻轻地,轻轻地撒在这英雄的土地上。”体会人民对这些英雄感激之情,敬重之情。使学生在品味中反复诵读,触摸到诗人的内心世界,从而读出情,悟出情。
4.拓展延伸,走出文本,开阔读的视野。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依据教材走向开放的大语文教学观。在这节课的结束部分,当学生学完课文,学生已真切地感受到没有这些烈士们抛头颅、洒热血,就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