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闻采访与写作》第六讲_新闻采访一般方法
第六讲:新闻采访的一般方法 第一节 采访中提问的方法 新闻事业是一个跟人打交道的行业。大约有95%的新闻是部分或全部以访问——也就是向人提问题——为基础写成的。 ——《怎样当好新闻记者》 提问质量的优劣、水准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新闻采访与写作整体活动的成败。 例1: 记者:拿了冠军队员们高兴吗? 教练:都挺高兴的 记者:那你高兴吗? 例2:记者问谭钟亮:“你奋斗了二十多年,参加了四届奥运会,而只获得了一枚铜牌,你觉得你有愧祖国吗? 一、提问的类型 (一)开放式提问 是指所问问题比较笼统,被采访者的回答范围广泛、发挥余地较大的提问方式。 较适合人物专访、特写,能提供有人情味的材料;也适于采访那些健谈、长于思考的采访对象。 (二)封闭式提问(闭合式提问) 是指所提问题比较具体、被采访者的回答范围狭小、指向性强的提问方式 。 对采访时间有严格限制,或采访对象不善言辞,可用这种一问一答式的访问。 案例:周立波采访姚明1.f4v 在一次具体的采访中,记者应将两种方式交替使用,采访开始时,一般先提开放式问题,形成融洽的气氛;然后过渡到闭合式问题,深入挖掘材料。 二、提问的方式 1、开门见山——正问法 适合的场合: (1)采访对象十分忙碌 (2)采访对象是记者熟悉的人 (3)演播室、记者招待会等特殊场合的现场提问 2、旁敲侧击——侧问法 适合的场合: (1)采访对象心里有顾忌,不愿谈 (2)采访对象不习惯接受采访,不善谈 一般是在正面问不能奏效的情况下用。 例:《面对面》王志采访杨振宁,就他老夫少妻的问题提问。 3、明知故问法 (1)激将法 “要我谈”转变为“我要谈” 案例:法拉奇在采访伊朗宗教领袖霍梅尼时,第一句话就说:“我要告诉你,先生,你是伊朗的新沙皇......” (2)错问法 “你是个商人,判断成功的标准更多是钱,是吗?” 王志问默多克。 反问法适用于谦虚不想谈、有顾虑怕谈和高傲不屑谈等采访对象。 4、设身处地——设问法 “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5、穷追猛打——追问法 适合的场合: (1)彻底弄清某一事件的来龙去脉 (2)挖掘典型的事例和生动的细节 (3)探寻关键的实质性材料及访问中的疑点 案例1:央视《面对面》栏目之 《王岐山:军中无戏言》一段落: (1)王志:我们眼里看到一个很镇定的一个市长、一个很坚定的市长。但是另一方面我们看到北京感染的人数在不断地上升。 王岐山:这个传染病它有一个规律吧,我觉得这个事情,我刚才说了,谁去预测这个数字?在当前这个条件下,谁都近乎于是一种赌博,是危险的。但是说实在的我们也在分析,并不是完全没底数的。 (2)王志:什么底数? 王岐山:就是说增长总有一个头,增长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它要逐渐回落的。我相信我们这些措施,这些人为的工作都不是白费的。 (3)王志:预期是多少? 王岐山:我现在不想说做这种赌博式的预期回答,不想回答。因为什么?确实我不想预期,现在起码向市民做这种预期,是要严肃而负责任的。我没有相当把握的时候,我不会讲这种话。 (4)王志:你上任的时候,我看了这个数字是当时是300不到400。 王岐山:对! (5)王志:昨天的数字是2705。 王岐山:对! (6)王志:那跟你的严厉措施这是成反比的,说明什么问题? 王岐山:传染病有潜伏期,传染源是在我的措施中逐渐的被切断,隔离是一步一步的在被隔离,社区的卫生状况包括社区整个组织、有防的组织是刚刚建立起来,所以在这个问题上应该非常清醒地认识到:现在的措施,要对今后的十天起作用,不能对当天。如果说现在我们有一种措施,能够今天布置下去,当天就解决了。我们面临的就不是一场严峻的斗争。 (7)王志:那我能不能这样预期十天之后一定降下去? 王岐山:我相信十天之后,起码我们可以讨论这个问题。 三、提问的要求——“六要” 1、提问要简洁、自然 一般情况下,不要同时提出两个或两个以 上的问题 。 2、提问要具体 p99 案例: 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主持人敬一丹在石家庄签名售书时,一记者采访她时曾提问:“你如何看待中国目前的新闻舆论监督作用,你怎样处理生活和事业的关系?” 当时敬一丹听后回应说:“你的问题太大了,恐怕我回答不了。” 记者要善于将抽象的问题转化为具体可感的问题。 案例:“朱总理,你对你上任以来,对你的工作怎么评价?” “朱总理,您上任、就任以来,最高兴的事情是什么,最不高兴的事情是什么,最满意的事情是什么,最不满意的事情是什么” 美国的新闻学专家梅次勒举例分析说: 对一个酒鬼戒酒以后的采访: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