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李白山水诗艺术.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李白山水诗的艺术 (陆丰职业技术学校 卓镇杰) 内容摘要:李白是我国唐代一位重要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山水诗在唐代别树一帜,表现出其独特的艺术特点,成为我国山水诗歌的又一座高峰。中国传统的山水诗,是一副山水画,诗乃大自然山水的墨之韵。北宋郭熙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无独有偶,古希腊诗人西摩尼德斯有云:“画是一种无声的诗,诗是一种有声的画”。可见中西关于诗画的关系同源,那就是追求一种意境。李白一生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山水诗只是他所有诗作中的一部但是,李白的山水诗以雄奇、豪迈见长,突破了中国传统山水诗的借山水以自娱的窠臼。也同样取得了大的成就。(《望庐山瀑布》)、“一风三日吹倒山,白浪高于瓦官阁 ”(《横江词》)。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中,描绘了一个美轮美负的神仙世界:清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莺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如此盛大而热烈的场面,深切地表达了诗人对神仙世界的向往。这首诗以神仙世界的光明美好来反衬现实社会的黑暗腐朽,表现了李白追求自由的思想。 2、李白的山水诗采用多种手法来表现独特的浪漫主义的艺术世界。 李白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气势磅礴,经常运用夸张的手法,构成令人惊叹的佳句,来表达自己不平凡的思想感情。《望庐山瀑布》中“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即运用了大胆的夸张手法,“三千尺”、“落九天”,就可以很明显地看出这一点来;而且李白的这首诗不落俗套,不同凡响,它以奇特的联想和夸张,通过生动新颖的比喻,描绘了庐山瀑布的雄奇壮观,抒发了诗人对祖国美丽河山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早发白帝城》中“千里江陵一日还”“轻舟已过万重山”,《蜀道难》中“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上三峡》中“巫山夹青天,巴水流若兹。巴水忽可尽,青天无到时。”等等都是运用了这一手法。就《上三峡》这首诗来说,李白在诗的开头,就运用了如此大胆夸张的手法,极力描绘了巫山高入云间,巴水急流滚滚的壮丽景象。李白在他的山水景物诗中运用大胆的夸张手法,这样不光突出了景物磅礴的气势及美的特征,又使诗篇闪耀着浪漫主义的艺术光辉。 在诗词中运用典故,并不算稀奇,但能像李白那样巧用、活用典故,把典故运用得恰到好处的,在历代文人墨客中少之又少。李白惯于用典,亦善于用典。用语典则推陈出新,暗用事典则了无痕迹,明用事典亦挥洒自如,若由己出。他很少在枝节上用典,也很少用僻典,总是采用历史人物生平中的重要事迹,藉以表白自身的处境和心境,纵横辟阖,随心所欲,仿佛古人任其差遣。因而用典虽多但无獭祭之弊,却大大丰富了诗意的蕴含,加强了感情的力度。借古人酒杯浇自己之块垒固然是文人诗中常见手法,但谁也不像李白那样经常大量采取并做到今古浑融、人我合一。 李白活用典故的山水景物诗有很多首,例如《登金陵凤凰台》中的“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此处的“浮云蔽日”,典出陆贾《新语·慎微篇》:“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也。”李白用“浮云”喻奸佞,以日喻君王,即意奸臣当道,遮蔽了君王的视听,可谓寄意深婉。又如《望天门山》中的“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日边来”虽是景物但也是用典之处,典故出自《世说新语·夙慧篇》,文中晋元帝问他儿子:“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他儿子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晋元帝觉得奇怪,第二天宴会时又重新问他,他儿子又回答道:“日近。”晋元帝失色,又问:“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他儿子又回答道:“举目见日,不见长安。”很明显,李白这首诗中“日边来”就是用了这个典故;“日边”就是指长安了。在其他的山水景物诗中,李白也是常用且活用了典故的;他在诗中活用典故,既把自己的思想蕴藉在了所描写的山水景物中,又隐约道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典故运用得很“活”,滴水不漏,恰到好处。 在文人墨客的山水景物诗中,常会见到动静结合的运用,这让读者体会到景物动态美的同时也感到了景物的静态美。李白在他的山水景物诗中也常用到动静结合的手法,而且运用得极其巧妙。 例如《望庐山瀑布》中的“遥看瀑布挂前川”:远远望去,只见到瀑布从高山峭壁上奔泻而下,眼光闪闪,水花飞溅,就像一块巨布一样垂挂在眼前,生动形象,一个‘挂’字,确切地描写了瀑布高悬的壮美形象。又如《望九华山赠青阳韦仲堪》中的“天河挂绿水”,这里的“挂”字比《望庐山瀑布》的更巧妙且更耐人寻味,是化动为静了,李白在凝望九华峰瞬间,突然感觉到眼前的奔腾的瀑布像是“从天河倾泻而出,旋即化作一匹巨大的绸缎,高挂于天地之间。”“挂”字运用得恰到好处。李白在其他的山水景物诗中运用动静结合手法的作品还有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3、李白的山水诗中体现出来的思想人格魅力及表现在作品中的自由无拘的精神风貌。 李白有一些山水诗直接写了向往仙境,交往神仙,自是理想的追求,狂想的表现,显

文档评论(0)

ipad0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