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三 君主专制政体演进与强化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完善。汉代监察职权主要由御史大夫行使,其地位仅次于丞相。唐代御史台负责监察。元朝规定重案以公文移送御史台,这一演变过程,证明了监察制度逐步完善成熟。 答案:D 秀才看榜图 清代公布殿试结果的金榜 上图反映了中国古代的那种政治制度? 四、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 选官制度 隋唐 战国 魏晋 汉朝 西周 世卿世禄制:按血缘关系 科举取士:按才能 九品中正:按门第 军功授爵: 按军功 察举、征辟:孝廉 特点: 选官标准越来越科学、公正、客观。 皇帝的烦恼之选官取才 材料一:东汉顺帝六年,河南尹田歆掌握了察举六名孝廉的名额,当权的贵族勋戚争相请托,结果真正名士入选的只有一人,其他五人都是走后门人选的。 材料二:邓禹一家,凡公者2人,侯29人,大将军以下13人,中二千石14人,州郡长官48人,其余官职不可胜数。弘农杨氏四世为三公,汝南袁氏则四世五公。 材料三: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问题:虽然察举制有机动灵活、节约成本的优点,但是这项制度的缺点更多。结合以上材料谈谈察举制有哪些缺点? 1.容易任人唯亲; 2.操纵在世家大族手中; 3.难以选到真正的人才。 问题探究一 材料一:(唐太宗)尝私幸端门,见新科进士缀行而出,喜曰: “天下英雄,入吾毂中矣。” ——王定保《唐摭言》 问题探究二 材料二:顾炎武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 ——《日知录集释》 材料三: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自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元 · 高明《琵琶记》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上述观点的看法。 评价科举制: 实质: ②被选拔的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的人(如八股取士)。 局限性: ①考试科目和内容,不出儒学经义的范围。 是将知识分子引入统治集团,且被最高掌权者控制的制度。 积极性: ①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 ②保证了政府行政人员的来源。 ③提高了官员的素质和政府的行政效率。 ④促进了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 ⑤客观上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 很多西方学者对中国的科举制度都有着极高的赞赏和评价。美国学者柯睿格在《哈佛亚洲研究学报》上发表论文说:“以科举考试为核心的中国文官行政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对世界的最重要的贡献之一”。美国汉学家卜德说:“科举制无疑是中国赠予西方的最珍贵的知识礼物”。《剑桥中国隋唐史》的编者崔瑞德认为,科举制度“为所有西方国家以考试录用人员的文官考试制度提供了一个遥远的榜样”。科举制被称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 请问:中国古代的科举制被西方学者推崇的原因是什么? 科举制面向社会,公平竞争,强调凭才能而不是凭出身选拔官吏。 探究三:科举制的世界影响 实行时间 选官制度 特点(依据) 局限 世官制 察举制 九品 中正制 科举制 西周至 春秋 世袭 被限定在贵族范围 汉朝 魏晋 南北朝 孝廉、 学问 门第 成为士族把 持政权工具 隋唐北宋 明清 考试成绩 八股取士 束缚思想 封闭性:以官举士 权操于上 选官制度的变化 1.对科举制有如下评价:“投牒自进,按科应试,共同竞争, 试后有黜落,中试者举用之。”这反映了科举制的特点是 ( ) A.报考公平,录用公正 B.贤者治国,为民所用 C.选官依据,高分低能 D.规范统一,八股成文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科举制的特点。材料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报考特点,二是录用前提,符合这两项的只有A项。 答案:A 2.(2011·江苏高考)下图所示为《唐书》所载830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 ) A.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 B.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 C.缩小了人才选拔的范围 D.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 1.秦汉唐宋的地方行政区划 (1)秦代:郡、县 (2)汉代:州、郡、县 (3)唐代:道、州、县 (4)宋代:路、州、县 五、行省的设置 ——地方行政制度 元代的行省 蒙古: 东北: 云贵: 台湾: 岭北行省 辽阳行省 云南行省 澎湖巡检司 2.元朝行省的主要职能 民政事务 军政要务 赋税征收 调动军队 必须呈报中书省 需呈报枢密院 需中央的诏旨 行省官员——定期觐见皇帝,向皇帝述职。 3.行省与中央的关系: 见课本p16 4.行省设立的历史作用 (1) 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2)元朝实行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