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开发中的文化遗产保护问题—成都调查有感.docVIP

西部开发中的文化遗产保护问题—成都调查有感.doc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西部开发中的文化遗产保护问题—成都调查有感 徐苏斌 1.从旅游谈起 光谈建筑保护未免教条,其实保护的问题和文化人类学、经济学等很多问题连动,这里笔者从旅游的角度入手,谈谈文化遗产保护的问题。 近年来,中国的旅游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无论是退休的老年人还是在职的年轻人,都创造各种机会出去走走,甚至中国人的这种旅游高潮已经不仅反映在国内旅游上,而且也反映到国际旅游上了。 目前,旅游已经成为一门科学。世界上研究tourism(观光事业,旅游事业,也有翻译为旅游机制)的研究者逐渐增多。研究观光文明学的日本的国立民族学博物馆的石森秀三教授认为,至今世界已经经历了三次观光革命,第一次观光革命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欧洲的富裕阶层开始到国外旅游。第二次观光革命是20世纪10年代,美国的中产阶级到国外旅游。这正是泰坦尼克号(Titanic)等豪华客船航海旅行的时代。第三次观光革命是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其契机是大型喷气客机的诞生。20世纪60年代第三次观光革命是世界规模的大众旅游(mass tourism),其副作用是对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的破坏和对传统文化的误用或恶用,对此,80年代以后出现了“适当观光”(appropriate tourism)、“负责任观光”(responsible tourism)和“柔软观光”(soft tourism)的探索。1987年环境和开发世界委员会(World Commission for Enviornment and Development)提出了“可持续性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的概念,进入90年代以后,专家预测21世纪国际观光的量会更加扩大,2010年亚洲诸国的观光旅游将有可能“大爆炸”。面对21世纪可能出现的过度观光(ultra tourism)的问题,“可持续性观光”(sustainable tourism)成为世界的共同课题。 世界旅游的浪潮无疑也波及到中国,回顾近现代中国的历史,也可以说有两次旅游高潮,第一次发生在20世纪20~30年代,1924年中国成立了第一个经营旅行业务的机构--中国旅行社,经营国内外旅游业务,总社设在上海,分社有苏州、无锡、镇江、南京、杭州、蚌埠、徐州、郑州、天津、北平、奉天、汉口分社。规模可谓很大,并且办有《旅行杂志》。当时的旅游主要依赖于铁路和船运的发达。和世界上第三次观光革命平行,60年代中国也有大串联,但是那是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应该说中国的第二次旅游高潮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至今,据国家旅游局统计,2002年国内旅游人均花费是441.8元,其中城镇居民的花费739.7元,农村居民的花费是209.1元。旅游的兴盛显然和改革开放的政策以及航空事业的发达密不可分。中国的旅游业每年呈上升趋势,旅游热潮正在和国际“接轨”。 就成都而言,成都历史悠久,物产丰富,无论是近代还是现代,都是重要的旅游城市。翻开1930年代的《良友》杂志,可以看到介绍各地风光的图片和文章,其中有“良友读者旅行列车 成都风景”(第107号1935年7月 )(图1),仔细观察图片,可以发现编者的用心,既选择了皇城坝的明蜀王故宫,也选择了郊外的武侯祠,既选择了市内的公园望江楼,也选择了西门外的浣花溪(杜甫草堂),成都近代商业发源地东大街也成为观光的对象,即市内市郊的文化风景和自然风景均收入观光旅游的范畴中。显示了古老的成都在近代化过程中蕴藏的魅力。 图1 现在成都再一次成为旅游的重点城市,据国家旅游局统计,2002年全年共接待国际国内旅游者2848.85万人次,同比增长8.97%。其中国内旅游者2808.73万人次,同比增长8.87%;入境旅游者40.12万人次,同比增长16.08%。旅游总收入175.0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30%,其中国内旅游收入163.1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73%;旅游外汇收入1.44亿美元,同比增长25.27%。旅游总收入相当于占全市GDP10%。2002年成都国内旅游人数2808.73万人次,排在全国第一位,这充分显示了当代成都的魅力。 但是,单从统计数字考察城市的魅力是远远不够的。这里需要考察一下作为旅游产业的核心存在——历史文化遗产资源的问题。 至2002年四川省人民政府认可的有25家旅行社,打开这些旅行社的主页就会发现,各个旅行社都推荐四川省内的最佳旅行线路,几乎所有的旅行社都是以九寨沟、乐山、峨眉山、三峡、张家界等周边风景区为主要旅游景点,只有个别的旅行社有成都市的内容,市内景点也仅仅是近郊的杜甫草堂、武侯祠等有限的古代建筑。这一方面说明交通手段的发达,但是从另外一方面也反映了的成都市区观光磁力的问题,旅游者基本是以成都作为中转站停留的。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成都的魅力在哪里? 2.成都市的文

文档评论(0)

zhuanqmf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