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2.2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练习 人民版必修1.docVIP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2.2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练习 人民版必修1.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2.2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练习 人民版必修1

第2课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随堂作业——练双基 一、选择题 知识点一  三元里抗英 1.“三元里前声若雷,千众万众同时来。因义生愤愤生勇,乡民合力强徒摧。……晴空骤雨忽倾盆,凶夷无所施其暴。岂特火器无所施,夷足不惯行滑泥。”诗中描述的斗争可能发生在(  ) A.鸦片战争时期 B.中法战争时期 C.甲午中日战争时期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 答案:A 解析:由“三元里”“因义生愤愤生勇”“乡民合力”“晴空骤雨”“火器无所施”等信息,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这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它发生在鸦片战争时期,故A项正确。 2.正月十八一大早,三元里村民聚集在村头,将从三元古庙内取出的抗英运动令旗——三星旗高举起来,绕村飘扬,引导着狮子队在喧天的锣鼓声中进行表演。这是因为三星旗象征着中国人民(  ) A.勤劳勇敢、热爱和平的精神 B.不畏强暴、抵御外侮的精神 C.敬天法祖、注重伦理的精神 D.勇于学习、锐意改革的精神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三元里”“三星旗”“抗英运动”可知,这里涉及的事件是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它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抵御外侮的爱国精神,故B项符合题意。 知识点二  左宗棠收复新疆 3.“论者谓粤寇未平,无以制捻;捻寇未殄,无以制西陲叛回。其次序宜然。文襄尽瘁驰驱,白首临边,不易初志,功成名立,与日月争光矣。”材料评价的是中国近代史上某位英勇抵抗外国侵略的民族英雄。这里的“文襄”指的是(  ) A.左宗棠 B.李鸿章 C.张之洞 D.曾纪泽 答案:A 解析:抓住材料中关键信息“西陲叛回”“白首临边”“功成名立”等可知,这里评价的是左宗棠收复新疆,故A项正确。 4.光绪十年(1884年),清廷发布上谕:“前经左宗棠创议改立行省,分设郡县,业据刘锦棠详晰陈奏,由部奏准。……著照所议,添设甘肃新疆巡抚、布政使各一员。”此上谕的意义在于(  ) A.驱逐了阿古柏的侵略势力 B.使清政府在对俄谈判中处于主动地位 C.是新疆归属中央政府的开始 D.有利于清政府加强对新疆地区的控制 答案:D 解析:根据时间“1884年”和材料内容“改立行省,分设郡县”“添设甘肃新疆巡抚、布政使各一员”等可知,此上谕体现的是1884年清朝在新疆设立行省,推行郡县制度的边疆政策。这大大有利于中央政府加强对新疆地区的管辖,加强了新疆与内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联系,促进了西北边疆的开发,故本题选D。 知识点三  黄海海战与反割台斗争 5.“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影视剧的主题,若要再现民族英雄邓世昌率领中国军队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悲壮场景,应该选择的素材是(  ) A.反割台斗争 B.平壤战役 C.黄海战役 D.威海卫战役 答案:C 解析:1894年9月,在中日黄海战役中,邓世昌指挥“致远”舰一直冲杀在前,在日舰围攻下,“致远”多处受伤,船身倾斜。邓世昌命官兵毅然驾舰全速撞向日本旗舰“吉野”号时,不幸为一枚鱼雷击中而沉没。邓世昌与全舰官兵250余人一同壮烈殉国。 6.乙未年(清光绪二十一年)四月“……日本兵舰大集,先攻基隆……营官包干臣奉命来助战,夺日兵官首级以归,遂报大捷,吏民皆贺”。与上述材料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鸦片战争爆发 B.筹建北洋水师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八国联军侵华 答案:C 解析:结合材料中“清光绪二十一年”可知,“乙未年”是1895年,再结合材料中“日本兵舰大集,先攻基隆”等信息分析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台湾人民反抗日军侵略,因此与《马关条约》的签订有关,答案为C。 7.1887年,晚清著名诗人黄遵宪花了多年的时间终于写成了《日本国志》,但国内知道的人并不多。若干年后,大臣袁昶痛心地说道:“此书早布,可省银二万万两。”依此推断,这还可以避免什么状况发生(  ) A.反割台斗争 B.义和团运动 C.太平天国运动 D.八国联军侵华 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中的信息“1887年”“《日本国志》”“二万万两”可知,袁昶认为黄遵宪的这本书可以令国人觉醒,从而避免甲午战争中清政府的惨败及《马关条约》的签订。据此推断,A项符合题意。 知识点四  义和团反帝运动 8.“瓜分豆剖燃眉急,扶清灭洋树大旗。莫道中华尽懦弱,农民阶级志不移。”该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三元里抗英 B.义和团运动 C.太平天国运动 D.反割台斗争 答案:B 解析:由材料中“瓜分豆剖”“扶清灭洋”“农民阶级”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义和团运动,故选B项。 9.义和团运动最直接、最重要的作用是(  ) A.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加速了它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专注于电脑软件的下载与安装,各种疑难问题的解决,office办公软件的咨询,文档格式转换,音视频下载等等,欢迎各位咨询!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