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传》发现创新.docVIP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苏武传》发现创新.doc《苏武传》发现创新.doc

《苏武传》发现创新 1.教材练习引用了李陵《答苏武书》部分文字(全文见《古文观止》)。苏东坡早已指出,《答苏武书》“正齐、梁间小儿所拟作,决非西汉文”(《答刘沔都曹书》)。前人辨此信为伪作,主要有三点理由:文体不类,西汉无此种四六骈体;用语蹈袭,《报任安书》后出,而《答苏武书》类之;《汉书》不录,此书果为李陵所作,班固立传断无不引之理。试运用《苏武传》材料,佐证《答苏武书》为伪书。 《答苏武书》的思想核心是李陵为自己的变节行为辩护。第一,《苏武传》中,李陵劝降不成,乃生“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之感叹,言为心声,李陵对自己的行为有所认识,不致出尔反尔,作此书为己辩护。第二,武帝时,兄弟自杀,妻子离散,苏武闻之,不为所动不改其节;昭帝时,苏武封官晋爵身居高位,更不可能为李陵挑拨君臣关系之言辞打动:李陵对苏武心志早有准确的价值判断。《答苏武书》指责汉廷薄待苏武之言,明显表现出作伪者对苏、李关系的陌生甚或为情造文故作扭曲。第三,李陵之送别诗“径万里兮”五句,“纯是武人质直粗笨口吻”(梁启超《中国之美文及其历史》),而《答苏武书》文辞典雅语义深曲,可见诗、文非出一人之手。《答苏武书》既不能真切表现李陵心态,也不能翔实反映苏武际遇,证以本传,判为伪书,宜矣。 2.课外读完《汉书?李广苏建列传》,以“李陵的悲剧”为题,写一篇短论。(下列观点仅供参考) 一种看法,李陵悲剧值得同情。李陵走上不归之路,有多方面原因。李陵才堪大用,而武帝任人唯亲,不予信任。李陵以步卒五千对抗匈奴骑兵八万,矢尽道穷拼死力战,战至最后时刻,全军覆没力尽而降,对得起朝廷。投降之初,李陵的确是身在匈奴心在汉,欲有所作为,而武帝听信公孙敖谎言诛杀李陵全家……凡此种种,说明李陵走上不归之路是被刻薄寡恩的汉武帝逼出来的。司马迁为李陵作无罪辩护,班孟坚对李陵寄一定同情。世易时移,融合胡、汉民族关系的王昭君受到空前赞美,那么,客观上促进民族和解、文化融合的李陵也不应背负千古骂名。作家张承志在散文《杭盖怀李陵》中如此评说李陵:“当他无家可归,祖国执行不义的时候,叛变也许是悲壮的正道。” 另一种看法,李陵行为不值得同情。比起其祖李广的不甘受辱愤然自裁,比起副将韩延年的力战不屈宁死不降,比起五千战士的殒命沙场癌骨荒野,李陵被俘,投降,娶匈奴公主为妻,终身不复归汉,应当受到谴责。千古艰难唯一死,作为汉朝蒙受国恩的将军,过不了生死这一关,也就背叛了平素尊奉的民族文化传统和基本价值观念。李陵的悲剧是一种人格分裂的悲剧。“已缁之素不可复白”,王夫之《读通鉴论》对李陵的这一评价应为不易之论。“做了过河卒子,只能拼命向前”,既为降将,只能执行单于旨意,充当不光彩的劝降工具,甚至成为穷“追汉军”“转战九日”(《汉书?匈奴传上》)的凶狠敌将。李陵变节之后,也曾“忽忽如狂,自痛负汉”,但这种心态可以说明其人良知未泯,却不应成为同情其变节行为的理由。狐死首丘,叶落归根,是汉民族的基本文化观念之一。在汉昭帝赦免李陵罪过之后,李陵依然不思归汉,这种汲汲于个人恩怨的行为更见出李陵人格的丧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an69869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